[实用新型]一种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7682.8 | 申请日: | 200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4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学海;张肇红;谭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B64F1/3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登机 电缆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登机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登机桥中,通常通过拖链装置传输电缆。根据拖链链片之间的连接轴线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可将拖链分为垂直布置和水平布置两种类型。垂直布置的拖链在运动时与支撑面之间有滑动摩擦,运动阻力大,拖链容易损坏;水平布置的拖链运动阻力小,但外形尺寸大,能装载的电缆较少。
目前的三节登机桥一般通过两套拖链装置输送电缆,这两套拖链装置的拖链一般分别为垂直布置和水平布置。这种结构的拖链装置中,垂直布置的拖链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整个拖链装置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的使用寿命短、外观尺寸大等缺陷,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包括两套拖链装置:第一拖链装置包括第一拖链架和第一拖链,第一拖链架的一端铰接到登机桥的第一通道的尾端,第一拖链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拖链架和第二通道;第二拖链装置包括第二拖链架和第二拖链,第二拖链架的一端铰接到第二通道的尾端,随第二通道移动,第二拖链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拖链架和第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拖链和所述第二拖链的拖链片转动铰接中心线水平布置,所述第一拖链架的另一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通道上的钢管为导轨,所述第二拖链架的另一端以固定在第三通道的钢管为导轨,第二拖链架在缩回时与第一拖链架重叠。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一拖链架、第二拖链架沿导轨移动的端部安装有限制端部自由度的轮缘滚轮。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一拖链架和第二拖链架的中心线重合,在伸开状态时,第一拖链架的首端与第二拖链架的尾端相接。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一拖链架的首端为折弯框架结构,第二拖链架的主梁为方管结构,所述折弯框架能包容第二拖链架的主梁。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一拖链架和第二拖链架均采用桁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二拖链架的主梁作为第一拖链架的导轨。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所述桁架结构采用斜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一拖链比第二拖链宽。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一拖链的一端连接到第一拖链架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到第二通道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登机桥电缆输送装置中,第二拖链的一端连接到第二拖链架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到第三节通道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水平布置的拖链,减少了运行阻力,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第二拖链架缩回时与第一拖链架重叠,使电缆输送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以及能装载更多的电缆;所采用的桁架结构还有效地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三节登机桥的电缆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输送装置在登机桥完全伸出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输送装置在登机桥未完全伸出时或未完全缩回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输送装置在登机桥缩回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是实施例中的电缆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拖链架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第二拖链架的示意图;
图8是图6、图7所示的拖链架的端部的限位截面图;
图9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两个拖链架安装后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三节登机桥的电缆输送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登机桥包括通道1、通道2、通道3。在登机桥运行时通道2、3按比例伸缩。登机桥完全伸出时,通道1的首部与通道2的尾部相接,通道2的首部与通道3的尾部相接。根据需要,可适当设置通道1、2、3的大小,在登机桥缩回时通道1、2、3重叠套装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7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