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增速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9856.4 | 申请日: | 200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红军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宝鸡中宝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 |
地址: | 7210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增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传递增速机构,属动力传递机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力传动机构,一般在动力源的轴上加装轮盘(如皮带轮、齿轮),然后通过带轮或齿轮带动机器轴进行工作。其不足之处:当动力源轴上的动力,通过带轮或齿轮传递到机器时,由于带轮或齿轮的直径大(远远大于动力轴的直径),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动力的损失,其损失的程度,由带轮或齿轮直径与动力轴直径计算可知:带轮或齿轮的轮盘直径越大,其损失的力就越大。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能够有效地解决动力传递机构中能量损失的技术难题,又能够达到增速的目的。
设计原理: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传动力的损失的因素不仅是由于在动力轴上加装了动力传递轮盘(带轮或齿轮),轮盘传递的目的是将机器设备运动所需的动力通过其传递总成与动力源联接起来。由于轮盘传递直径远大于动力轴直径,因此,如何使动力轴上的力与轮盘上的力相等或使轮盘上的力大于动力轴上的力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结构设计上,节能增速机构是动力源与机器设备或机械设备间的动力传递机构,它有一个输入轴、一个输出轴,输入轴与动力源连接、输出轴与机器或机械设备连接,动力传递机构利用星形传动的原理,通过在传递机构的中间加装两个转臂,从而将输入的动力直接传递到输出轴上,与此同时,输入的动力通过齿轮传递到输出轴上,二者叠加,使动力由输入端传递到输出端的力在损失极小的同时,又利用星形传动机构实现了增速。二种传递方式的有机叠加,又实现了一级增速的目的,如果将2个一级或多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与输出轴串接,即可实现2级或多级增速。
技术方案:节能增速机构,行星架(2)套在输入轴(1)上,太阳轮(3)套在行星架(2)上,行星齿轮(5)通过芯轴(4)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轮(5)与太阳轮(3)啮合,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连接,行星齿轮(8)通过芯轴(9)与内齿轮(6)连接,输出内齿轮(7)与行星架(2)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轮(8)啮合,输出轴(10)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
传动过程:
①输入轴1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机座上,内齿轮6的外侧与输入轴1的盖内侧连接且由输入轴1带动内齿轮6转动,固定在内齿轮6上的芯轴9与行星齿轮8连接且带动行星齿轮8转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内齿轮7啮合且带动输出内齿轮7转动(行星轮带动太阳轮3绕行星架2空转),输出内齿轮7与输出轴10为一体且由输出内齿轮7带动输出轴10转动。
②输入轴1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机座上,输入轴1的盖内侧与内齿轮6外侧连接(过盈配合)且带动内齿轮6转动,固定在行星架2上的芯轴4与行星齿轮5连接且由内齿轮6带动行星齿轮5转动、行星齿轮5带动芯轴4,芯轴4带动行星架2转动,行星架2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且带动输出内齿轮7转动,由于输出内齿轮7与输出轴10固接且由输出内齿轮7带动输出轴10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在输入动力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力传递结构的改变,使输出端的速度得以成倍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节能增速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节能增速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节能增速机构,参阅附图1,行星架2呈T形套管法兰结构且行星架2套在输入轴1上,输入轴1呈中轴盖式结构,轴与盖连为一体或呈整体结构,输入轴1长于输出轴2,参阅附图1。太阳轮3呈双轮连体结构,参阅附图1和2。太阳轮3套在行星架2上,行星齿轮5通过芯轴4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齿轮5与太阳轮3啮合,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连接,也就是说,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中盖的内壁连接,参阅附图1。行星齿轮8通过芯轴9与内齿轮6连接,输出内齿轮7与行星架2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8啮合,输出轴10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参阅附图1。
2个或多个增速机构构成2级或多级增速机构。
①2级增速机构由2个一级增速机构构成,一组增速机构中的输出轴与另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轴连接。
②多级增速机构由多个一级增速机构构成,第1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出轴与第2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轴连接,第2个增速机构中的输出轴与第3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轴连接,以此类推。输入轴1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机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红军,未经王红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9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