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折转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1895.8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9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田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转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油田气-液分离装置中的一种辅助组件。
背景技术
油田气-液分离普遍采用常规沉降式分离器,它的体积及占地面积大,重量重,投资及运行成本高。油田生产中随着冷输的大面积推广,转油站产液温度下降到38℃左右,伴生气经过缓冲罐和除油器分离后的温度仍然保持在36℃左右,伴生气的温降在2℃左右,这直接影响了伴生气脱水,给下游的干燥器或排水器造成了压力,同时也造成外输气管线容易冻堵,导致系统回压较高。目前油田生产中的伴生气脱水方法大多采用低温冷凝法,低温冷凝法包含自然冷却、冷剂(氨、丙烷等)制冷、热分离机和气波制冷、透平膨胀机制冷等,但目前以上的方法存在脱水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油田生产中伴生气脱水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旋流折转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旋流折转分离装置包含了进气管、筒体、内折流装置、出气管和导流管;进气管的右端与筒体的左端固定连接,筒体内安装了内折流装置,出气管的左端与筒体的右端固定连接,导流管的上端与出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
旋流折转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密度差的两相介质在旋流腔内受离心力作用而产生分离:进入除油器的湿气(已除重质油)在经过旋流折转分离装置进气管后,气液混合物依靠自身压力以一定速度从进口径向进入容器内单体旋流筒。气体在圆心处向上流走,游离液体和较大的液滴由于密度大,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甩向旋流器内壁,随着旋流筒的延长,气体在旋流筒内进行高速旋转,在强烈的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当液滴的径向加速度大于液滴自身的重力时,气体夹带的微小液滴被甩向螺道旋流器内壁,由于内折流板的外圆和外管的内壁之间有间隙,由于气体做的剪切流动,使液膜向下流动,完成气体和液体的预分离,并沿着导液管沉降至除油器内部。经过预分离的气体则通过除油器内部的反射板、缓流板进入下一级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消除液体夹带,剪切破碎,气流雾化、卷吸等影响因素和设备分离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的旋流折转分离装置包含了进气管1、筒体3、内折流装置4、出气管5和导流管6;进气管1的右端与筒体3的左端固定连接,筒体3内安装了内折流装置4,出气管5的左端与筒体3的右端固定连接,导流管6的上端与出气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旋流折转分离装置增加了法兰盘2和中间有通孔的连接板7,法兰盘2由左盘2-1、右盘2-2和螺栓2-3组成;进气管1的右端与左盘2-1固定连接,右盘2-2与筒体3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盘2-1和右盘2-2通过螺栓2-3连接,内折流装置4的左端与右盘2-2固定连接,内折流装置4的右端与连接板7连接,连接板7与筒体3的右端内壁固定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内折流装置4由螺旋叶片4-1、中心管4-2组成;螺旋叶片4-1环绕着位于筒体3中心并与筒体3同轴向的中心管4-2,螺旋叶片4-1与中心管4-2垂直,并且螺旋叶片4-1的根部与中心管4-2固定连接;中心管4-2的右端与连接板7的右面固定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的喇390转油站进行试验,伴生气脱水率达90%以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消除液体夹带,剪切破碎,气流雾化、卷吸等影响因素和设备分离效率高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1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