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荧光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9586.5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1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付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隆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14 | 分类号: | H05B41/1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30021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荧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是一种电磁感应荧光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感应荧光灯主要由发光灯体、磁环、高频电源和架体构成,磁环套在环形灯体上,工作时,高频电源产生的电功率通过带磁环的电感耦合传输到发光灯体,实现发光。在实际应用中,高频电源提供的电能不稳定,频闪较强,并且影响灯体寿命,另外,带磁环的电感耦合传输电功率的损耗为总功率的5%左右,此部分损耗体现为磁环发热,温度提高,导致磁环的电磁参数变化,影响电磁感应荧光灯的工作,成为影响电磁感应荧光灯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工作稳定的电磁感应荧光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稳光电源控制器替代高频电源向磁环提供电能,其中电源控制器由整流滤波器、功率校正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构成,整流滤波器通过功率校正电路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功率输出电路,向磁环提供电能,功率校正电路主要由芯片IC1、感应线圈L1、场效应管Q1构成,整流滤波器连接感应线圈L1的输入端,感应线圈L1的输入端连接场效应管Q1源极,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芯片IC1的脚7,感应线圈L1的输出端连接芯片IC1的脚5;驱动电路主要由场效应管Q2和Q3构成,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芯片IC1的脚2通过电容器C1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功率输出电路主要由芯片IC2构成,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芯片IC2的脚7,场效应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芯片IC2的脚5,芯片IC2的1连接磁环。驱动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共同组成转换器,将直流高压电转换成大功率驱动用的交变电压信号,提高了电流电压的稳定性,有效地降低了温度。
在磁环上套有紧固件,紧固件为Ω形,紧固件与架体连接。紧固件采用电解铜制作,电解铜材料的良好机械性能可以保证磁环的固定强度,同时,电解铜优异的导热性可以较好的将磁环工作中发出的热量传导出来。
可以采用厚度为0.5~2mm之间的电解铜板制作本设计的磁环紧固件,电解铜板过于薄固定强度低,而过厚重量比较重。将电解铜板弯曲成与磁环外径相一致的环型,并在两端钻出固定孔。磁环套到灯体上,再将磁环紧固件套到磁环上并固定到灯具上。
在40W电磁感应荧光灯上应用,与同一电磁感应荧光灯使用相似结构,但材料为聚碳酸酯的紧固件相比较。在室温22C,相对湿度53%环境下测试磁环表面温度,40W电磁感应荧光灯,在220V50Hz交流电驱动,工作10分钟后,使用FLUKE17B型万用表测试,使用本设计的磁环紧固件的磁环表面温为37C,温升为15C;相对比的采用聚碳酸酯的紧固件的磁环表面温度为46C,温升为24C;温升相差9C。
本实用新型能工作性能稳定,频闪小,温度能够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电源控制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灯体1、磁环2和架体3构成,磁环2连接电源控制器4,电源控制器4由整流滤波器6、功率校正电路7、驱动电路8和功率输出电路9构成,整流滤波器6通过功率校正电路7连接驱动电路8,驱动电路8连接功率输出电路9,功率校正电路7主要由芯片IC1、感应线圈L1、场效应管Q1构成,整流滤波器连接感应线圈L1的输入端,感应线圈L1的输入端连接场效应管Q1源极,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芯片IC1的脚7,感应线圈L1的输出端连接芯片IC1的脚5;驱动电路8主要由场效应管Q2和Q3构成,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芯片IC1的脚2通过电容器C1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功率输出电路9主要由芯片IC2构成,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芯片IC2的脚7,场效应管Q 3的栅极通过电阻R4连接芯片IC2的脚5,芯片IC2的1连接磁环。在磁环2上套有紧固件5,紧固件5为Ω形,紧固件5与架体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隆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隆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9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