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电站调压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0055.8 | 申请日: | 2006-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2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马跃先;吴昊;杨天平;王利卿;焦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昊 |
主分类号: | E02B9/02 | 分类号: | E02B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欣棠;刘卫东 |
地址: | 450003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站 调压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发电工程的减压结构,特别是水电站调压室结构。
(二)背景技术
阻抗式调压室是水电站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调压室形式,由于底部附加阻抗的存在,它与简单圆筒式相比,波动的振幅小,衰减快,正常运行时水头损失小,但反射水击波较差。
阻抗式调压室阻抗孔的大小,原则上以水击波在阻抗处能充分反射水击波为宜,否则水击波将传到引水道中去。但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为了充分反射水击波,需要将阻抗孔设置的大一些,但这使得调压室内的水位升高值较大,引起调压室高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投资;另一方面,为了减小调压室的高度、降低投资,则需要将阻抗孔设置的小一些,但这使得阻抗处不能充分射水击波,从而不能满足水击上升值及水轮机最大转速上升值的要求。
(三)技术内容
鉴于现有阻抗式调压室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充分反射水击波、又能有效减小调压室内水位波动上升值的调压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了下述的技术方案。水电站调压室结构具有坝体、贯通坝体与水轮机组之间的水道,设置有阻抗的筒形调压室与水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抗位于调压室的上部。
进一步的结构是在调压室的上部设置上阻抗,在调压室的底部设置下阻抗。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和现有的阻抗式调压室相比,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反射水击波,满足水击上升值和水轮机转速最大上升值的要求,改善机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它能有效减小调压室内的水位波动上升值,从而减小调压室的尺寸,降低工程投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只设上阻抗的调压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上、下阻抗的调压室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具有坝体1、贯通坝体与水轮机组之间的水道3,设置有阻抗的筒形调压室2与水道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抗位于调压室2的上部。请参见附图1。进一步的结构是在调压室2的上部设置上阻抗5,在调压室2的底部设置下阻抗4。参见附图2。
通过计算和设计,合理地设置上阻抗5孔的大小与高度、下阻抗4的大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充分反射水击波与有效地减小调压室2水位上升值的要求。其原理如下:在正常运行时,调压室内的水位位于上阻抗孔以下适当距离,当水轮机的引用流量迅速减小发生水击时,由于水击波的产生与衰减时间(一般小于11秒)与调压室内的水体波动周期(一般为200到400秒)相比,其时间十分短暂,当水击波在开始衰减时,调压室内的水位尚未达到上阻抗孔的位置,从而上阻抗孔对水击波的反射不构成影响,通过合理地设计下阻抗孔口的大小,可以使水击波在阻抗处充分反射,满足水击压力最大上升值及水轮机转速最大上升值的要求,当水击波衰减后,调压室内的水位继续上升,达到上阻抗位置,上阻抗孔对水流开始起阻抗作用,由于上阻抗孔和下阻抗孔的联合作用,这时会使得水位波动上升值得到有效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昊,未经吴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0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瓶熨斗进水管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烘干机及其专用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