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0562.1 | 申请日: | 200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6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韩群山;马华伟;裴守珠;王水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群山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10;B60W30/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理君 |
地址: | 467200河南省叶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cpu 智能 控制系统 | ||
1、一种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总控制单元(21)和油门控制单元(22)构成,其特征在于:总控制单元(21)通过信号处理单元d(4)与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14)连接,用于判断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的停止位置;总控制单元(21)通过信号处理单元c(3)与档位显示电路(13)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的档位信息;总控制单元(21)通过信号处理单元b(2)与车速传感器(12)连接,用于采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信息;总控制单元(21)通过信号处理单元a(1)与发动机脉冲线圈(11)连接,用于采集发动机的转速信息;总控制单元(21)通过换档驱动电路(8)与换档执行机构(18)连接,用于驱动换档执行机构(18)工作;总控制单元(21)与油门控制单元(22)连接,用于交换与油门相关的工作信息;总控制单元(21)还与外部存贮器(28)连接,用于存贮和调用数据信息;油门控制单元(22)通过信号转换单元f(6)与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6)连接,油门控制单元(22)通过信号转换单元e(5)与油门操控机构位移传感器(15)连接,油门控制单元(22)通过信号处理单元a(1)与发动机脉冲线圈(11)连接,油门控制单元(22)还通过油门驱动电路(9)与油门执行机构(19)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总控制单元(21)通过串行通讯电路(25)与监控单元(23)连接,监控单元(23)与控制按钮(27,29)和显示装置(26)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按钮为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27)或空档起步按钮(2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按钮为高/低速模式选择按钮(27)和空档起步按钮(29)。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换档执行机构(18)主要由换档轴摇臂(121)、换档触接摇臂(122)和减速电机(125)构成,减速电机(125)的输出轴上设有凸轮(124),凸轮(124)对应的位置设有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14),换档执行机构触接件位移传感器(14)与信号处理单元d(4)线连接,用于检测凸轮(124)的运转位置,减速电机(125)与换档驱动电路(8)线连接,凸轮(124)与换档触接摇臂(122)的一端滑动触接,换档触接摇臂(122)的另一端通过螺母(118)活动套接在换档轴(106)的端部对应换档轴接头(107)的位置,换档触接摇臂(122)的侧面并行设有换档轴摇臂(121),换档轴摇臂(121)的一端固接在换档轴接头(107)上,换档轴摇臂(121)的另一端设有缓冲弹簧支座(120),缓冲弹簧支座(120)通过两侧的缓冲弹簧(119)顶触于换档触接摇臂(122)上的缓冲孔(126)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124)或换档触接摇臂(122)的头端设有滑轮(1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124)为盘形凸轮(124a)或双头对称凸轮(124b)或三头对称凸轮(124c)。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摩托车多CPU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油门执行机构(19)主要由化油器本体(59,63)、油门拉线(57)、传动件箱体(49)、传动件和步进电机(43)构成,化油器本体(59,63)通过油门拉线(57)与设置在传动件箱体(49)内的传动件连接,传动件箱体(49)内还设有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6),油门执行机构位移传感器(16)与信号转换单元f(6)线连接,用于传递化油器节气门开度的位移信息,步进电机(43)与传动件连接,步进电机(43)还与油门驱动电路(9)线连接,传动件箱体(49)与拉线轮室盖板(54)之间构成拉线轮室(53),传动件箱体(49)与齿轮室盖板(47)之间构成齿轮室(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群山,未经韩群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05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带顶杆机构的新型模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