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尘脱硫烟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0664.3 | 申请日: | 200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1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海;谢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宗海;谢康军 |
主分类号: | F23J15/04 | 分类号: | F23J1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振东 |
地址: | 45240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脱硫 烟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排烟环保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型号规格锅炉及工业窑炉的除尘脱硫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工业锅炉的除尘排烟净化装置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而目前该领域常见的除尘净化设备以磨石筑砌,几何尺寸难以改变大多为方形或圆筒形结构,气流速度得不到控制且不符合运动规律,致使气、液、固三相物质接触混合不彻底,化学反应不完全,且不稳定,底部积灰严重清除困难,直接影响除尘脱硫效果,致使烟尘及二氧化硫含量不能达标排放,污染环境。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不少适用于锅炉除尘排烟的净化装置,结构各异,性能也各有优劣,但大多未得到实际应用,也有的净化装置是由于运行费用太高而失去市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专门研制的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除尘脱硫烟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本除尘脱硫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立式筒体以及设置在立式筒体上、下端部的出烟口、进烟口以及设置在筒体底部的排渣口,其中:在筒体中沿其中心线竖直设置一紊流柱,呈螺旋攀升的导流片沿下部筒体的筒壁设置,多个除尘脱硫液喷嘴分2-4层环绕布置在下部筒体的内筒壁,在中部筒体中设置有两层逆向运动的旋流板,在位于两层旋流板之间的紊流柱上设置有除尘脱硫液喷嘴,在筒体上部异向布置有两级脱水除雾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改变通入筒体烟气的流速,以使得除尘脱流效果更好,筒体包括下部筒体、中部筒体、上部筒体三段组成,其中,中部筒体内径小于下部筒体内径,上部筒体内径大于中部筒体内径,各筒体之间通过与其固接在一起的法兰连接。紊流柱沿下部筒体中心线设置,并延伸至中部筒体,
除尘脱硫液喷嘴分3层环绕布置在下部筒体的内筒壁,呈螺旋攀升的导流片沿下部筒体筒壁布置有三圈。
设置在筒体下端的排渣口呈锥形漏斗形结构,以利于除灰排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有害气体从装置底部以每秒15米的速度切线进入装置,并第一次与喷出的除尘脱硫液接触,并得到润湿降温,瞬间气体得到鼓胀扩散第二次与雾化成一定粒度的除尘脱硫液完成混合吸附、凝聚并起化学反应的过程,在围绕紊流柱与导流板螺旋紊流上升的同时其速度降低3/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凝聚一定程度的混合介质,被甩向装置内壁,在导流板及重力作用下流向锥体汇集从排渣口排出,紊流气体进入装置中段,螺旋气体加速并第三次完成与除尘脱硫液混合、吸附、凝聚的化学反应过程,并与二级逆向环形布置的旋流板分流碰撞,使烟尘二氧化硫被彻底分离除下。在筒体上部设计了两级异向布置的脱水除雾系统,在中部未被甩向塔壁的部分尘滴及雾滴,被脱水除雾系统进一步拦截分离,得到彻底净化的气体顺装置出口进烟囱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如下:
SO2+H2O→H2SO3
Ca(OH)2+SO2→CaSO3↓+H2O
CaO+H2O→Ca(OH)2↓SO2+H2O→H2SO3
Ca(OH)2+SO2→CaSO3↓+H2O
烟气中氧气,少量CaSO3被氧化成CaSO4:
2CaSO3+O2→2CaSO4↓
CaSO3+SO2+H2O→Ca(HSO3)2↓
Ca(HSO3)2+Ca(OH)2→2CaSO3↓+2H2O
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如下:
烟尘排放浓度 ≤100mg/m3
SO2排放浓度 ≤900m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宗海;谢康军,未经李宗海;谢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0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