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煤气发生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5559.9 | 申请日: | 200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3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杜健康;李志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青江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煤气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煤气发生炉,涉及燃煤气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通常情况下采取煤炭直接燃烧的方式获取热能。但煤炭直接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又对大气和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燃煤在通入一定数量空气和水蒸气的相对密封的炉体内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连续产生以CO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气体即煤气,这个过程称为燃煤的气化。煤气是一种环保型气体燃料。通过燃煤气化,使煤炭转化为煤气后再作为燃料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利用燃煤获取热能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煤气发生炉就是一种燃煤气化的专用设备。
现有的煤气发生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通常情况下燃煤气化需要水蒸气作为气化剂,水蒸气由煤气发生炉自带的封闭式水夹套产生,蒸汽压力通常>0.1Mpa,属于换热压力容器。不但对煤气发生炉的制造技术要求高,而且使用的安全性也有所降低;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有些煤气发生炉往往取消水夹套,不供给气化用水蒸气,而在煤气生产过程中如果不供给水蒸气作气化剂,又会降低煤气的燃烧值,影响煤气质量;③燃煤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炉渣、炉灰,通常采用旋转式炉蓖破碎和排出。而旋转式炉蓖体积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使用时需要单独的动力,这又提高了使用成本;④炉门上没有设置探火孔,因此不能随时观察炉内燃煤燃烧情况和炉渣、炉灰层的厚度,不能掌握排渣的最佳时机;⑤炉体内胆为圆柱型,不便于燃煤在炉膛内从上至下的移动,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形成悬料,影响煤气发生炉的正常工作。⑥炉渣炉灰的收集通常采用旋转式渣盘或固定式渣盘。前者制造复杂,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后者不便于出渣,出渣劳动强度大。上述特点中有些已经突现为缺点,影响了煤气发生炉的制造和广泛使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上缺点,是一种新型的煤气发生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煤气发生炉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新型的煤气发生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炉体的下部,其内胆是上小下大的锥形,便于燃煤的下移,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形成悬料;内、外胆之间是产生水蒸气的水夹套;炉体外部设置有蒸汽箱,其内壁与水夹套相通,水夹套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蒸汽箱,通过蒸汽箱上的管道进入炉座上的进风口,与空气混合后由鼓风机吹入炉膛;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压力过压自动保护装置,使箱内水蒸气的压力始终与大气压相同,避免了水夹套成为压力容器,降低了煤气发生炉制造的技术难度、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在炉门上的探火孔,可以随时观察炉内燃煤燃烧情况和炉灰炉渣的厚度,便于适时排渣;在炉座内设置破碎齿,与同样有带破碎齿的往复式弧型炉蓖一起形成破碎排渣装置。炉蓖采用手动作往复摆动,实现炉渣的破碎和排出;单独设置的水箱式渣盘,既可起密封作用,又可收集炉渣炉灰,在水箱中专门设置有活动的灰斗,用于收集和存储排出的炉渣炉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及工作原理:首先向水夹套中注水,停止注水后点燃燃煤、关闭炉门,再从顶部的加煤斗加入适量燃煤。燃煤在燃烧过程中同时加热水夹套中的水使之变为水蒸气,水蒸气经过位于水夹套上方的通孔进入蒸汽箱、再经过蒸汽箱上的管道进入炉座的进风口与空气混合后由鼓风机吹入炉膛。由于煤气发生炉自带有自动补水箱,因此水夹套水位始终处于规定高度。从煤气发生炉顶部的加煤斗加入的燃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煤气并形成炉渣炉灰。煤气从炉体上部的煤气出口输出,炉渣炉灰则经炉座的炉蓖排出,煤层从上至下缓慢移动。通过炉门上的探火孔,可以观察炉内燃煤燃烧情况和炉渣炉灰层的厚度,以确定是否需要排渣。排渣采用手动,只需来回摇动炉蓖的转轴,便可破碎和排出炉渣炉灰。排出的炉渣炉灰由位于炉座下方水箱中的灰斗收集,再由人工取出。如此重复操作即可实现煤气的连续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炉体内胆成上小下大的锥型,燃煤容易从上至下移动,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形成悬料;由于自带水夹套可以产生水蒸气供作气化剂,提高了煤气质量;蒸汽箱设置有水蒸气压力过压自动保护装置,使煤气发生炉成为常压容器,便于制造并且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采用手动往复式炉蓖,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采用水箱密封、灰斗集渣,便于出渣同时避免了煤灰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下段内胆和水夹套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箱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座构造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炉门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箱构造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青江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青江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5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