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动机刷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6906.X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5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言宏武;李训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成都机车车辆厂 |
主分类号: | H01R39/38 | 分类号: | H01R39/38;H02K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5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动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电动机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电动机的刷架装置。
背景技术
大功率直流电动机一般采用4极、6极或更多极的结构,由于机械结构上的限制,不可能开很多的观察窗口以更换碳刷,造成在更换碳刷时很不方便,这在铁路牵引电机上更加明显和困难。
一般的解决方案是两种:对于4极的直流电动机,在保证机械结构的情况下采取加大观察窗口的长度,增大换碳刷的空间,满足人体动作需求的方法来更换碳刷;对于6极或更多极的直流电动机,采用可转动撑紧式刷架圈。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前一种方法,仅适用于4极或更少极的结构;后一种结构性能存在难以撑紧和易变形而卡死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直流电动机的刷架装置存在的更换碳刷困难、刷架难以撑紧或易变形而卡死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各种直流电动机,方便更换碳刷,刷架圈不易变形而不会卡死,方便装拆的直流电动机刷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直流电动机刷架装置,包括刷架圈和安装在刷架圈上的刷杆,以及紧固刷架圈的紧固机构,所述刷架圈是整体结构,紧固机构是施力于直流电动机的端盖而顶在刷架圈上的顶紧螺栓。
所述刷架圈通过其斜锥面与直流电动机的机座的对应面紧密接触。
所述刷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机座上的托盘轴承。
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的刷架圈,增加了刷架圈整体的刚度和强度,解决了刷架圈变形易卡死的缺陷和刷盒等分的问题;刷架圈和机座采用不会自锁的斜锥而定位,具有自动补偿磨耗和自动保持同圆心的作用,易于装拆,充分保证了刷架圈的长期对中,解决了刷盒的径向分布不均带来的各碳刷压力不均的问题:采用顶紧螺栓的紧固结构,易于解脱和紧固;采用托盘轴承,解决了刷架圈转动困难的问题。
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适用各极直流电动机,刷架圈不易变形而不会卡死并方便装拆,更换碳刷方便的优点,可适用各种直流电动机特别是机车牵引电机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是刷杆,2是托盘轴承,3是端盖,4是紧固机构,5是刷架圈,6是斜锥面,7是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而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直流电动机的刷架装置包括整体结构的刷架圈5及安装在其上的刷杆1。刷架圈5下方的端盖3上设置有以顶紧螺栓构成的紧固机构4,顶紧螺栓可以将刷架圈5顶紧以紧固,而且易于解脱。
机座7的内侧安装有托盘轴承2。在顶紧螺栓松动时,刷架圈5落下在托盘轴承2上,解决了刷架圈5转动困难的问题。
刷架圈5与机座7接触的面是斜锥面6,机座7上与其相接触面是相应的斜锥面,两者配合定位,不但不会自锁,而且具有自动补偿磨耗和自动保持同圆心的作用,易于装拆,充分保证了刷架圈5的长期对中,解决了刷盒的径向分布不均带来的各碳刷压力不均的问题。
整体结构的刷架圈5增加了其刚度和强度,解决了刷架圈5变形易卡死的缺陷和刷盒等分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成都机车车辆厂,未经中国南车集团成都机车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6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机出球方向控制装置
- 下一篇:插座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