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玻璃套管光隔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2419.4 | 申请日: | 2006-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锋;郑杰;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9 | 分类号: | G02F1/09;G02B6/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33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套管 隔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隔离器,特别是一种全玻璃套管光隔离器。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及光放大器等器件对来自连接器、熔接点、滤波器等的反射光非常敏感,并导致性能恶化,因此需要用光隔离器阻止反射光。光隔离器是一种只允许单向光通过的无源光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弟旋转的非互易性。传统的光隔离器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用于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的光纤连接头,采用焊接工艺进行器件的相互连接和封装,用于保护及固定光隔离器的组成部件的金属封套;由准直透镜(常用GRIN-lens或C-lens,在此以GRIN-lens为例)和单模光纤头组成的,可将光纤内的传输光转变成准直光(平行光)或将平行光聚焦进光纤内,以提高光纤与光纤之间的藕和效率的光纤准直器;光隔离器芯;该光隔离器芯是光隔离器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有法拉第旋转器、起偏器和检偏器组成。对于正向入射的信号光,通过起偏器后成为线偏振光,法拉弟旋磁介质与外磁场一起使信号光的偏振方向右旋45度,恰好使其低损耗地通过与起偏器成45度放置的检偏器。对于反向光,通过检偏器后的线偏振光经过法拉弟旋转器时,偏振方向也向右旋转45度,从而使反向光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方向正交,完全阻断了反向光的传输。
目前市场上一般都采用金属封装工艺,这样的话,为了满足光器件的低差损要求,业界一般会采用无铅焊锡工艺。但是这种工艺熔点要高,可能会损坏隔离器的内部器件。传统光隔离器的隔离器芯一般都用胶水粘合于GRIN-lens或C-lens的光纤准直器上。但是焊接工艺,特别是无锡焊接所产生的高温也会破坏用于粘接玻璃器件的胶水性能,造成产品性能的下降。此外,传统光隔离器所采用的GRIN-lens或C-lens光纤准直器的输出光束偏角都比较大,GRIN-lens约为0.6度,C-lens的约为0.6~1.0度,这将影响器件的机械设计公差和光路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玻璃套管光隔离器,该全玻璃套管光隔离器采用玻璃封装工艺代替原有的金属封装,以提高器件的可靠性;用新型D-Lens光纤准直器,代替原来的GRIN-lens和C-lens,以提高器件的耦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全玻璃套管光隔离器,包括
一用于保护及固定光隔离器的组成部件的封套;
用于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的光纤连接头;
可将光纤内的传输光转变成准直光(平行光)或将平行光聚焦进光纤内,以提高光纤与光纤之间的藕和效率的光纤准直器;
阻断反向光传输的光隔离器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套为一玻璃材质的管状封套,所述光纤连接头、光纤准直器和光隔离器芯采用胶水粘合在玻璃材质管状封套内;其中光隔离器直接用胶水固定于玻璃材质管状封套上。
所述光纤准直器采用D-Lens光纤准直器。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封套采用玻璃化材料,并对光纤连接头、光纤准直器和光隔离器进行封装,而且光纤连接头、光纤准直器和光隔离器与玻璃管状封套之间使用胶水粘合。特别是用胶水粘合方式将光隔离器芯固定于玻璃管状封套上,而不必像传统的光隔离器芯那样,将其固定在光纤准直器上。因此,我们可以选用新型的D-Lens光纤准直器。
由于玻璃化是冷加工,不需要热处理,对内部的胶水伤害很小,而且整个光隔离器无铅,具有环保的优点。
所述D-Lens光纤准直器,为一个从球透镜中切割出的圆柱体。和现有的GRIN-lens和C-lens准直器相比,其特点是输出光束偏角很小,理论值为0。经过实验也可发现,D-Lens光纤准直器的输出光束偏角的典型值<0.1°,一般<0.2°,远小于现有的Grin-Lens和C-Lens准直器,有利于光路的校准和光路偏差的减少,降低了光隔离器的光路差损。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传统的光隔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隔离器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玻璃套管光隔离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24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