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免疫测定反应速率、灵敏度的仪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6752.2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4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尤少方;陈国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思美诠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免疫测定 反应 速率 灵敏度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免疫测定反应速率及灵敏度的设备。
技术背景:
目前,市面上的免疫测定反应仪器微孔板绝大多数是96孔板(8×12)的标准型,许多配套仪器附件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但该仪器由于微孔的容积较大(内径7mm),且不尽合理,造成在免疫测定时反应溶剂用量大,反应速率低。这就大大增加了反应剂的成本,降低了反应灵敏度。
近年来,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市场竞争日臻激烈,人们对免疫测定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反应更快、灵敏度更高,而且还要求使用成本降低。这样就导致人们一直在对其进行改进,而到目前为止的许多努力都是对反应试剂进行改进,以期提高反应速率。但其结果还未达到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现有仪器基本构架及配套设备的基础上,以改变96孔板结构来提高免疫测定反应速率及灵敏度,同时还可降低使用成本,以克服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支架(1),微孔(2),微孔(2)的内径的具体范围为0.5~6.5mm;微孔(2)相互之间的中心距d与现有免疫测定仪器微孔板之微孔中心距相等,其支架(1)的尺寸L等于现有微孔板微孔的直径。
支架(1)可以做成圆形或支杆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在不改变现有微孔板的基本构架及配套设备的情况下可使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同时又降低了反应成本等优点。使用时,不须重新购置微孔板及附件,只须将现有的微孔更换成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及微孔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孔(2)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1)为圆形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1)为支杆形的示意图。
由于溶液的固相免疫反应是在固相与液相之间发生的,如能增加固液相的接触表面积,就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换言之,在溶液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溶液的固相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而当溶液的深度(P)不变时,减小溶液容积也可增加溶液的固相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因此,设法增加溶液的固相表面积、减小溶液的容积,以提高固相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是提高反应速率的有效途径。
对圆形容器而言,要减小溶液容积的一条途径是减小容器的直径。在溶液深度(P)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体积将随容器直径的减小而减小。
在图1中,假定将储液孔(2)的半径r从现有储液孔的3个单位减小到2个单位,保持溶液深度P不变,设为3个单位,则溶液的容积将减小,但溶液的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值将增加:
容积=P(πr2)=3(π×22)=37.68立方单位
表面积=(2πrP)+πr2=(2π×2×3)+π×22=50.24平方单位。
二者之比为:表面积∶容积=50.24/37.68=1.33。
而原微孔的容积为:3(π×32)=84.82立方单位,表面积为:2π×3×3+π×32=84.82平方单位。二者之比为1。
由此可见,在保持溶液深度P不变的前提下,减小容器直径可使溶液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值增加,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并且由于溶液的容积减小使反应所用溶液大大减少,从而大大降低反应成本。
根据比尔-朗伯吸收定律,溶液的吸光率与吸收系数、光径长度9溶液深度)及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即
吸光率=吸收系数×光径长度(溶液深度(P))×浓度
上式中,对于某种溶液来说,溶液吸收系数为常数;溶液的浓度在容积一定的条件下一般所占分量较轻,固要提高吸光率只能从增加溶液深度(P)入手。
如果保持溶液容积不变,仍然减小容器的直径,则溶液的深度(P)将增加,溶液表面积将增大:
P=容积/πr2=84.82/π×22=6.75单位,则溶液表面积=(2π×2×6.75)+π×22=97.39平方单位,表面积:容积=97.39/84.82=1.15。也大于原容器的比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思美诠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益思美诠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6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