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6986.7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新;邱海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向日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8 | 分类号: | H01G4/38;H01G4/224;H01G4/14;H01G4/008;H01G4/2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125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抑制 电磁 干扰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子元件,特别涉及电容器,具体的是一种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
背景技术:
用于电源的传统的抑制电磁干扰电容器采用X类电容及Y类电容,在线路中大部分采用分体式布线方式,比较浪费印刷线路板资源,同时妨碍整个产品的微型化。而且,现有技术中,Y类电容以及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的Y电容部分大都采用纸介和陶瓷结构,由于纸介和陶瓷结构的电容器的温度系数较大,频率特性也较大,因此实际使用时,当环境温度和工作频率产生变化时,滤波效果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造成滤波效果不稳定,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所述的这种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体积大、滤波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由外壳和芯组构成,所述的芯组设置在所述的外壳内,芯组与外壳之间灌注有环氧树脂密封绝缘体,芯组由一个X类电容器芯子和两个Y类电容器芯子构成,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的X类电容器芯子或者Y类电容器芯子均分别由聚丙烯薄膜构成,所述的聚丙烯薄膜的表面镀有锌铝复合镀层,所述的锌铝复合镀层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厚部分,所述的加厚部分的方阻为1~4Ω/口,锌铝复合镀层中的活动层部分的方阻为8~12Ω/口,任意一个X类电容器芯子和Y类电容器芯子均为无感卷绕结构,所述的一个X类电容器芯子和两个Y类电容器芯子通过三角连接方式组合,所述的X类电容器芯子的两端设置有引出导线,所述的两个Y类电容器芯子相互连接,其连接部分的中心端设置有引出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呈长方体状。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X类电容器芯子或者Y类电容器芯子均分别由两层聚丙烯薄膜无感卷绕构成,所述的两层聚丙烯薄膜的表面上均镀有锌铝复合镀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锌铝复合镀层上连接有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出导线为绝缘软线。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化聚丙烯薄膜无感卷绕构成的电容器作为滤波器的芯组,可以提高温度和频率特性。两个Y类电容器先串联,串联后再与X类电容器并联,形成一体化的三角形线路,装入外壳后利用环氧树酯灌封,可大大缩小产品体积并提高产品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滤波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中的电容器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中的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由外壳1和芯组2构成,所述的芯组2设置在所述的外壳1内,芯组2与外壳1之间灌注有环氧树脂密封绝缘体3,芯组2由一个X类电容器芯子21和两个Y类电容器芯子22构成,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的X类电容器芯子21或者Y类电容器芯子22均分别由聚丙烯薄膜201构成,所述的聚丙烯薄膜201的表面镀有锌铝复合镀层202,所述的锌铝复合镀层202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加厚部分203,所述的加厚部分203的方阻为1~4Ω/口,锌铝复合镀层202中的活动层部分的方阻为8~12Ω/口,任意一个X类电容器芯子21和Y类电容器芯子22均为无感卷绕结构,所述的一个X类电容器芯子21和两个Y类电容器芯子22通过三角连接方式组合,所述的X类电容器芯子21的两端设置有引出导线211,所述的两个Y类电容器芯子22相互连接,其连接部分的中心端设置有引出导线221。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1呈长方体状。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X类电容器芯子21或者Y类电容器芯子22均分别由两层聚丙烯薄膜201无感卷绕构成,所述的两层聚丙烯薄膜201的表面上均镀有锌铝复合镀层202。
进一步的,所述的锌铝复合镀层202上连接有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出导线211和引出导线221均为绝缘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向日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向日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6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冷凝式换热装置
- 下一篇:用于线材夹送辊后的耐磨衬套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