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风气流监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7056.3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7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芳;陈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5D23/00;G05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楼仙英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风气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矿企业大型电器设备的监控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冷却大型电器设备的冷却风的气流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工矿企业一般具有较多的大型电器设备,为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这些大型电器设备一般都放置在封闭的空间里,以防止灰尘、防碰撞。电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作用于封闭空间里的电器设备本身,易造成设备老化,缩短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确保电器设备正常工作,一种常见的技术措施是使用风力对封闭空间里的电器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即向封闭空间内的设备吹冷风,冷风带走电器设备周围的热量,使电器设备在常温下工作。
实际应用中,用于冷却封闭空间内电器设备的风量值是设定的,设定的风量值主要取决于封闭空间的大小,及电器设备的数量,对于特定的封闭空间内的电器设备风量值为恒定。
现有的气流监控板为翻板结构,翻板结构其式样类似门帘,采用的是重力复位。实际使用中翻板灵活性差,经常出现卡死、咬死现象,不能使监控装置接受正确的信号而造成误动作或不动作,使设备无法稳定的在受控状态下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却风气流监控装置,能确保在“设定风量值”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避免监控装置的误动作或不动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风气流监控装置,安置在封闭空间的气流出口处,包括:
一集风斗,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一气流监控板,枢设于所述集风斗上出风口处以在垂直和水平两位置作枢轴转动,包括导流翼板和与导流翼板连接的翻板;
一信号探头,设于所述集风斗的出风口处,用于监测所述气流监控板的位置。
其中,所述导流翼板为弧形板。
较佳地,所述导流翼板的弧度为π/6。
更佳地,所述导流翼板由其与翻板的连接处向下再向上弯折延伸。所述气流监控板的翻板具有一本体和由本体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侧板。
所述气流监控板通过一枢轴安装在集风斗的出风口处,该枢轴横向贯穿翻板的两侧板。
更佳地,所述枢轴位于集风斗出风口自上而下的2∶3处。
所述导流翼板和翻板为整体式。
当气流监控板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信号探头位于所述翻板的上方。
所述集风斗为立体梯形,进风口大于出风口。
在一设定的风力下,气流监控翼板的翻板的波动量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在2°~3°,杜绝了翻板的卡、咬死现象;一旦风量值减小到设定值的70%时,气流监控板的翻板此时水平方向的角度增大到≥30°,其波动量明显增大,这时可以起到报警作用,此时只需清理掉进风口防护罩上的灰尘,风量值增大,翻板的波动量又回到原来的2°~3°的稳定状态。本实用新型只要预先设定好所述探测距离,就可在设定的风量值范围内实现监控,保证主要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正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导流翼板结构利用了飞机机翼空气动力原理,使导流板上面所受的空气动力大于下部所受的空气动力,让导流板在设定风量值的气流中上下两面始终产生一定压力差,保证风板在设定的空气流量中稳定在要求的控制位置,其代替传统的重力复位、被动受风的翻板结构,确保在“设定风量值”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避免监控装置的误动作或不动作,灵活性好,不卡死、咬死;风量有效控制值窄,能适时报警;稳定性好,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流监控翼板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流监控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状态。
结合图1和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风气流监控装置,安置在封闭空间的气流出口处,其包括:集风斗1,为立体梯形,集风斗1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要大于出风口;
冷却风气流监控装置还包括气流监控板2,枢设于所述出风口12处,可以绕旋转轴在垂直和水平两位置作枢轴转动,当冷却风气流监控装置在没有冷却风吹入进风口11时,气流监控板2将出风口12封住,其状态如图1所示;当有冷却风吹入进风口11时,气流监控板2由原来的垂直状态变成了如图2所示的水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7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的电路连接控制系统及操作它的方法
- 下一篇:三辊轧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