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偏心法兰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7658.9 | 申请日: | 200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9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培;林松道;陈志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培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1/48;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 法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管路系统领域,具体是指给排水管路中的大口径双偏心法兰蝶阀。
背景技术
在大口径给排水管路中,为便于安装和启闭,普遍采用法兰蝶阀。现有的传统法兰蝶阀的启闭主要是通过蜗轮、蜗杆等传动装置带动阀杆旋转,通过阀杆与阀板连接,从而带动阀板,使蝶阀能进行正常启闭。目前国内外制造商对蝶阀的阀杆与阀板的连接方式普遍采用圆柱销或圆锥销,而圆柱销或圆锥销的大小完全由阀杆的直径大小来决定。如果圆柱销或圆锥销过大,占据空间过多,就会削弱阀杆的强度;但如果圆柱销或圆锥销过小,又因其本身强度不够而被扭断。因此圆柱销或圆锥销要选择适中。又如果在恶劣的工况条件下,比如阀板受到高压水力的长期冲击,引起震动等就会导致连接销脱落或扭断,从而使阀门无法正常启闭,进而影响整个系统。此外,大型蝶阀的法兰与管道法兰的连接会受到地面沉降、本身自重大、管道的热胀冷缩和安装时拧紧法兰螺栓不均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巨大的重力集中在法兰根部,因此有可能会导致蝶阀法兰根部的开裂,进而严重影响整个系统。因此国内外有些制造厂商均采用直角三角形式的加强筋来加强法兰的强度,但是这种形式的加强筋,其应力集中,且看起来也不是十分的美观。所以为克服上述在大型法兰蝶阀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对法兰蝶阀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大型法兰蝶阀所存在的上述诸多缺陷,设计一种得到适当加强,外形美观的双偏心法兰蝶阀,确保给排水管路系统能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将阀杆与阀板连接用的圆锥销或圆柱销改成长方形的大平键。本实用新型由阀体、阀芯和启闭机构三部分构成,所述的阀体即法兰蝶阀的外壳,其两端面为圆环状法兰,圆周上均布了与管道法兰对接的螺栓孔。法兰与阀体外壳之间设置了S形的加强筋,既美观,同时又使应力分散。所述阀芯包括上阀杆、阀板、下阀杆、压套、阀杆密封套和阀板密封圈。所述启闭机构即传动机构,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手动的由手轮带动蜗轮蜗杆传动齿轮变速箱减速,扭转阀杆带动阀板启闭,通常应用在小口径管路中。电动启闭的只要将手轮变换为低速电动机,这类蝶阀一般口径较大。所述阀杆呈圆柱形,分上阀杆和下阀杆两段,它是开启或关闭阀门的转轴。其上阀杆上端伸出阀体的上部轴孔后与齿轮变速箱输出轴端相连接。所述下阀杆从下往上插入阀板下部的下轴套孔中。所述阀板呈圆盘形,与阀座密封圈接触一面略呈圆角的锥形,是阀门启闭的闸门,上阀杆与阀板的上轴套孔之间设有销键。本产品在阀杆与阀板之间设置的是一种大平键,它是一块长方体的金属块,在上阀杆中段垂直于轴向开了一条平面槽,阀板的上轴套也开了相应键槽,使阀板上轴套孔与键槽的平面相切。并且在上阀杆末端与阀板之间用圆柱销固定。上阀杆与阀体上部轴孔之间设有橡胶制的阀杆密封套,由固定在阀体上部的调节螺栓调节松紧,以防止水等液体介质从阀体上部的轴孔处泄漏。在阀体的一侧向内腔中压入压套,将阀座密封圈压紧,形成阀门关闭的依托。阀门在关闭时,当阀板转过90°后与阀座密封圈紧密贴合。阀体的底部设有基座,可使笨重的阀体平稳地放置在地面或水泥平台上,使与蝶阀两端连接的管道及法兰不至于因阀体过于沉重而弯曲变形或断裂。大型法兰蝶阀的阀体上部还设有吊环,便于吊装和搬运。
所述“双偏心”,是指阀杆中心线与阀板平面圆心之间有一定偏差,阀板在阀体内腔中间位置也有一定偏差,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使阀门启闭时扭矩减小,操作轻松,并且对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图;
图中各部名称及标记:1.下阀杆、2.阀体、3.压套、4.阀座密封圈、5.阀板、6.下轴套、7.圆柱销、8.大平键、9.上轴套、10.上阀杆、11.吊环螺栓、12.变速箱、13.手轮、14.阀杆密封套、15.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培,未经刘小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7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烘料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潜流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