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的汽车挡风玻璃密封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7856.5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尚勇强;陆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6 | 分类号: | B60J10/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汽车 挡风玻璃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条,具体指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变截面挡风玻璃密封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挡风玻璃变截面密封条的外形大致呈∩形,在该密封条的主体内侧面上设计有供挡风玻璃嵌入的夹槽,在其外侧面上设有与汽车A柱相匹配的唇边,而密封条上表面下沿与玻璃夹槽上边沿之间形成了排水沟,该排水沟的高度从密封条上边至下端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便给雨水一个导向,这样在停车状态下,汇聚在密封条下端部的雨水沿着该排水沟向下排出。而在汽车行驶时,使雨水沿着排水沟向车顶排出。目前,为了克服传统密封条下端部处排水沟不够高的缺陷,往往依次通过一体挤出、冲切密封条下端部和注塑工艺来提高该处的排水沟高度,采用这样的方法,虽然能较好地克服现有密封条中雨水通过其上表面溢至侧窗玻璃的缺陷,以确保行车安全。但由于玻璃夹槽处的密封条厚度较薄,一旦提高密封条截面高度,装配后的密封条就会自然地出现背向玻璃侧倾倒的现象,最终使密封条与挡风玻璃相分离,使密封条起不到应有的密封作用,同时又降低了汽车的外形美观度。再者,注塑时,冲切后的下端部是作为嵌件参与注塑,为了防止注塑材料直接包覆在该下端部上表面而影响其美观度,该冲切后的下端部上表面通常是直接与模具壁相接触,而其底面则包覆着大面积的注塑材料。由于受注塑时的压力冲击和材料的牵扯,上述放置常常会使密封条的下端部上表面出现花纹或缩水等现象,从而影响密封条表面的质量。另外,现有的挡风玻璃和密封条之间的结合还不够牢固,有时会出现二者相脱开的现象而影响整车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在高截面下仍能保持其纵向形状的新型的汽车挡风玻璃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确保密封条上表面质量的新型的汽车挡风玻璃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新型的汽车挡风玻璃密封条包括呈∩形的密封条主体和位于该主体内侧面上的用来夹持挡风玻璃的夹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条主体的下端部内嵌设有位于所述夹槽底部与主体外侧面之间的加强金属件。
所述的加强金属件可以呈L型,这样支撑效果更好。
所述密封条主体的下端部外侧面上还可以设有多个凹槽,而各凹槽之间则形成了薄壁加强筋。
较为实用的是,所述夹槽的下内侧壁向外延伸出一辅助壁,在该辅助壁上设有第一双面胶带。而所述夹槽的底部可以设有第二双面胶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嵌设有加强金属件,该金属件一方面使密封条的端部始终保持挺拔的纵向形状,而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夹槽夹紧挡风玻璃,因此这样的结构可有效地防止了密封条截面的倾倒,使密封条能长期保持其密封作用和外部形状。同时借助于密封条端部外侧面上的凹槽结构,利用凹槽间形成的加强筋薄壁,既减小了注塑材料与冲切后的端部底面之间的包覆面积,又能使密封条端部处的各壁厚均匀一致,确保注塑质量。另外在玻璃夹槽中增设双面胶,使密封条和玻璃更加牢固地结合成一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汽车挡风玻璃密封条1的外形大致呈∩形,其包括密封条主体、位于主体内侧面上用来夹持挡风玻璃2的夹槽11和位于主体外侧面上与汽车A柱相匹配的唇边13,密封条上表面14下沿与玻璃夹槽上边沿之间形成了排水沟12,且位于密封条主体下端部处的排水沟高度在19.3毫米~25.4毫米。同时在该密封条主体的下端部还嵌设有加强金属件3,在这里,该加强金属件3呈L型,其位于夹槽11底部与主体外侧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主体的下端部外侧面上还设有多个凹槽16,请参见图3,而各凹槽之间则形成了薄壁加强筋15。同时,为了使挡风玻璃2和密封条1更加牢固,所述夹槽11的下内侧壁向外延伸出一辅助壁17,在该辅助壁上设有第一双面胶带4,而在夹槽的底部上设有第二双面胶带5。这样在嵌入挡风玻璃2后,利用该两处的双面胶,就能使二者更加可靠地连接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7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计费方法、系统及设备
- 下一篇:墙壁时钟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