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柜式空调器进风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7946.4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7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国;邢敏华;姚玉平;沈洙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柜 空调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涉及立柜式空调器进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空调的全部是采用的前面进风方式或者是侧面进风方式,请参阅图1、2,因为本身在箱壳12和底座11上没有进风口,所以一般的立式空调器的进风口只能是放在前面或侧面的进风框13上,从其上面的进风口14处进风。因为考虑空调器制冷能力、风量和噪音等诸方面的影响,空调的外观设计的局限性大,进风量有限;而进风口的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的量,空调器外观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柜式空调器进风结构,为外观设计和增大进风量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立柜式空调器后侧进风结构,进风口的位置设置在后侧箱壳上,箱壳与底座上设有前侧进风导风口,其与前进风导风腔、前进风口连接,后侧进风口、前进风口连接到风道内腔。
进一步,所述后侧进风口的面积与前进风和侧进风的进风方式的面积可以相当。
还包括:空气过滤盖网,其设置于风道的后侧进风口处,位于后侧箱壳上,主要是起到空气净化作用。
该空气过滤盖网上设置有活动联接件孔,可供活动联接件穿设固定。
将进风口的位置放在后侧箱壳上,一部分气流在被吸入空调室内机前首先是经过后侧的空气过滤盖网过滤,然后从风道的后侧进风口处进入风道内腔,还有一部分气流被从一体化的箱壳与底座上的前侧进风导风口处经前进风导风腔的引导过滤至风道上的前进风口吸入风道内腔。两部分的气流合在一起为空调器蒸发器提供足够的风量进行热交换,满足制冷性能方面的要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最简便的方式来增加进风量,而且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便于部品的管理以及降低空调噪音,因为在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量跟空调室内机的电机转速、风叶的直径、进风口的面积有关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同一系列的空调或者几个系列的空调可以使用相同型号的电机、风叶等部品;同时,由于进风量的增加反过来可以降低电机的转速,后侧进风口的面积与前进风和侧进风的进风方式的面积相当,更可能在具体的空调型号增加有效的进风面积,有利于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立柜式空调器后侧局部示意图;
图2是现有立柜式空调器立体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器后侧进风结构,后侧进风口5的位置设置在后侧箱壳上,箱壳与底座上设有前侧进风导风口6,其与前进风导风腔4、前进风口连接,后侧进风口5、前进风口连接到风道内腔。
所述后侧进风口5的面积与前进风和侧进风的进风方式的面积可以相当。
还包括:空气过滤盖网2,其设置于风道的后侧进风口5处,位于后侧箱壳上,主要是起到空气净化作用。
该空气过滤盖网上设置有活动联接件孔(例如中心孔7),可供活动联接件(例如螺丝)穿设固定。
一部分气流在被吸入空调室内机前首先是经过后侧的空气过滤盖网2的过滤,过滤盖网2是本设计方案中优化设计部分,主要是考虑是气流从空调室内机吹出时能够是干净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其作用主要是进行空气的净化,可以使用螺丝通过中心的孔7与底座1进行固定和联接;然后从风道3的后侧进风口5处进入风道内腔,还有一部分气流被从一体化的箱壳与底座1上的前侧进风导风口6处经前进风导风腔4的引导过滤至风道3上的前进风口吸入风道内腔。两部分的气流合在一起为空调器蒸发器提供足够的风量进行热交换,满足制冷性能方面的要求。
后侧进风口5的具体形状和尺寸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各个型号不同的要求,增加后侧进风口5之后,风道3、底座1上的前侧进风导风口6、前进风导风腔4可不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变化,只要各个部品能够进行固定安装即可,此不赘述。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7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秸秆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