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9341.9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满方明;卢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00 | 分类号: | H01Q1/00;H01Q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61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手机 内置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需求的增加,手机用户的数量也在日益庞大。手机的新功能越来越复杂,手机内部电路的设计越来越精密,但直到现在仍需解决如何防止静电破坏手机内部电路的困难。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容易因摩擦等原因而使手机中积累较多的静电,而静电过大就容易引起电子设备失灵或损坏,尤其会造成半导体器件的永久性损坏。例如,MOS器件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针脚之间的电压超过器件介质的击穿强度等。因此,在手机出厂测试中会有一个防静电破坏的测试环节,我们称之为“ESD静电测试”。
现有的手机防静电方法通常采用一导体或起到迅速导电作用的器件将积累的静电荷导出。如果外界静电传入到手机内部电路中,这些静电能容易地通过该导体导出至人体或大地,从而避免了手机内部电路因静电而造成的破坏。但是增加的这一导体和器件增加了手机的制造成本,同时也占据了手机内部宝贵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它能有效避免外界静电传入到手机内部电路,防止静电对手机内部电路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包括设置在手机顶部的信号收发端以及设置在所述信号收发端上并与手机内部电路连接的接触端,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端上设置绝缘层。
上述的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端呈一弯曲的棒状结构。
上述的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端呈一弯曲的片状结构。
上述的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其中,所述绝缘层直接覆盖于所述信号收发端的表面。
上述的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其中,所述绝缘层是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套,套设在所述信号收发端上。
上述的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其中,所述接触端连接在所述信号收发端上。
上述的防静电的手机内置天线,其中,所述接触端与所述信号收发端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放置在手机顶部的手机内置天线的信号收发端表面设置一绝缘层,防止静电从手机顶部传入到手机内部电路中,对手机内部电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内置天线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信号收发端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内置天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示出了手机内置天线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图2是其侧视图,图3示出了其信号收发端的结构。请同时参见图1~图3,手机内置天线10包括片状结构的信号收发端12和接触端11,信号收发端12设置在位于手机顶部的天线基座13上,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信号收发端12弯折成N型,天线基座13上有多个凸块131,凸块131的排放位置与信号收发端12的形状相适应,用于固定信号收发端12在基座13上的位置。信号收发端12上有一圆孔121,天线基座13对应位置也有同一尺寸的圆孔132,接触端11大致成一圆柱体结构,一头有一凸起的圆头111。接触端11借助圆头111穿过圆孔132、121与信号收发端12连接在一起。接触端11的另一头连接手机内部电路(未图示)。在片状结构的信号收发端12表面上设置一个绝缘层14(塑料、橡胶等),防止外界静电通过天线10传给手机内部电路。
图4和图5示出了手机内置天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请同时参见图4和图5,手机内置天线20包括棒状结构的信号收发端22和接触端21,信号收发端22设置在位于手机顶部的天线基座(未图示)上,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信号收发端22、接触端21以及天线基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信号收发端22大致弯折成回形针的形状。接触端21大致成一圆柱体,一端连接在信号收发端22上,另一端连接手机内部电路。在棒状结构的信号收发端22上套一绝缘材料(塑料、橡胶等)制成的套管24,防止外界静电通过天线20传给手机内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9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