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气囊联合缓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52300.5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文桂林;莫旭辉;刘鑫;尹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1/14 | 分类号: | B64D1/1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82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气囊 联合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气囊式缓冲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可用来有效保护大型重载空投设备安全着陆的多级气囊联合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利用气囊式缓冲设备对空投设备安全着陆进行有效保护,例如大型重载空投设备的安全着陆常用到缓冲防护气囊,其关键技术是保护空投设备的安全并且防止空投设备直接触地和气囊爆裂。现有的空降缓冲气囊中,大部分采用结构单一的单室气囊装置,此类气囊装置在缓冲过程中,总是存在空投设备直接触地或是大反弹甚至翻覆的问题,而且在设计中这些技术难点是相互制衡的。假如利用大排气降低刚度来防止大反弹,就很容易导致空投设备直接触地;假如采用小排气来防止空投设备触地,则往往会降低缓冲效果和导致大反弹甚至翻覆现象。而且,在重型空投设备的空投任务中,单一气室的气囊在空投着陆过程中容易发生气囊爆破,这将对空投设备带来致命性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有效解决大型重载空投设备直接触地和单个气囊容易爆裂的等问题的多级气囊联合缓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多级气囊联合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气囊以及依次嵌套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外气囊,外气囊包裹于内气囊的外侧;所述内气囊上开设有数个内气囊单向排气孔,外气囊上开设有数个外气囊排气孔,所述内气囊上数个内气囊单向排气孔的总排气孔面积大于外气囊上数个外气囊排气孔的总排气孔面积。
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上设有用来调整气囊体形状的拉布,拉布内开设有连通孔。
所述内气囊与相邻外气囊之间以及相邻外气囊之间设有用来确定相对位置的定位拉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本实用新型多级气囊联合缓冲装置采用多步阶梯式放气吸能,可提高缓冲保护的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的空投设备特别是重型空投设备的空投任务,能够有效解决单一气室空投设备缓冲气囊所存在的气囊爆破的问题,可以排解空投设备直接触地,缓冲时间较短和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同时该缓冲装置在充气前所占空间小,着陆后方便泄气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内气囊 2、外气囊
3、内气囊单向排气孔 4、外气囊排气孔
5、拉布 6、拉布连通孔
7、定位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多级气囊联合缓冲装置,它包括内气囊1以及依次嵌套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外气囊2,外气囊2包裹于内气囊1的外侧,内气囊1为可排气的充气气囊,各级外气囊2为可排气非充气气囊,内气囊1充气后体积比外气囊2小,其体积比可以依实际工况中瞬间吸能的程度要求,进行优化设计;内气囊1和外气囊2采用有一定强度、密闭性好的纤维布料制做而成,无其它机械辅件或填充材料,只利用成本低廉而且环保的空气即可对空投设备进行全方位有效保护。内气囊1上开设有数个内气囊单向排气孔3,外气囊2上开设有数个外气囊排气孔4,内气囊1上数个内气囊单向排气孔3的总排气孔面积大于外气囊2上数个外气囊排气孔4的总排气孔面积。本实施例中,内气囊1和外气囊2上设有用来调整气囊体形状的拉布5,拉布5内开设有连通孔6,连通孔6使气囊内的气体能够自由流动。内气囊1与相邻外气囊2之间以及相邻外气囊2之间设有用来确定相对位置的定位拉带7。本实施例中,内气囊1的容积比外气囊2小,其容积比依实际工况进行优化设计。因为内气囊1的内气囊排气孔3多,因而排气迅速。而外气囊2的外气囊排气孔4较少,总排气孔面积相对内气囊1小,可依实际工况优化设计内气囊1和外气囊2排气速度和流量。这样采用多级气囊的联合作用,外气囊2容积比内气囊1大,且不预充气,一般不会破裂,而内气囊1在缓冲过程中若突然爆破,反而会起到很好的瞬间吸能的效果,所以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对安全着陆可以起到双保险的作用。使用时,对内气囊1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内气囊1就有了一定的刚度,外气囊2在空投前不充入气体,数个外气囊2包裹着内气囊1。当空投着陆瞬间,内气囊1受到空投设备的冲击而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此时采用优化设计的单向排气阀会由于内部压力作用而开启,大量气体从内气囊1的内气囊排气孔3迅速排入与内气囊1相邻的外气囊2,从而减小内气囊1的气体压强,此时与内气囊1相邻的外气囊2因内气囊1大流量的瞬间排气而迅速充满,但由于外气囊2容积比内气囊1大,实现瞬间冲击能大部分被吸收。外气囊2在充气的同时也排气,由于通过优化设计的外气囊2的排气速度比内气囊1慢、流量少,所以外气囊2在充气后既有一定的刚度,也同时开始第二阶段的较缓放气吸能,可以避免空投设备在第一阶段瞬间大排气之后的直接触地问题,对空投设备始终起着很好的柔性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52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水机过电压保护装置
- 下一篇:暖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