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提式插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52307.7 | 申请日: | 200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长金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永州市零陵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425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式 插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器,特别是一种手提式插秧器。
背景技术 为了不让农民弯腰插秧,发明了抛秧法及抛秧机,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大为减轻,产量也相应提高,但无论人手抛或机械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抛栽密度不均,基本苗无法准确保证,因而产量也难确保;还因抛秧机价贵,机体重,耗能,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体轻、节能、便携的人力插秧器,实际上是一种低位人力准确定密度的手提式插秧器,其效率相当于人力插秧的3-4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低于人肩下20-30公分的机架上、中、下部设有置放育秧盘的支架,在机架后面设一排落秧导管,在机架底部两边设较宽的支承板,支承板前端略上扬呈弧形,在机架底部所设的一块支板上设有开沟楔,开沟楔的个数、密度与落秧导管数量、密度相匹配,能使从落秧导管落下的秧苗正好落入开沟楔所开沟槽中入泥稳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结构简单,造价低,轻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密度可调,均匀,能保证基本苗,不缺蔸,节能环保,效率相当传统大苗栽插3-4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要天安门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是落秧导管、2是秧盘、3是上支架总成、4是拉手、5是空秧盘存放架区、6是秧盘支架、7是侧支架总成、8是开沟楔、9是开沟楔支板、10是拖板、11是底支架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落秧导管、育秧盘和开沟楔。机架由上支架总成(3)、侧支架总成(7)和底支架总成(11)组成。在上支架总成(3)上设有拉手(4)、在上支架(3)后面设有一竖排落秧导管(1)。其下端口离泥要有一定距离(约10-20公分)。上端口与上支架持平或略高一点均可。在几层秧盘支架(6)上放置育秧盘(2),在底部支架总成(11)的横支架下设有开沟楔(8),开沟楔的数量、设置密度和后侧的落秧导管(1)相对应一致,能使从落秧导管(1)落下的带泥秧苗正好落在开沟楔(8)所开沟槽中,以便落秧及时稳脚,底支架总成(11)两边设有较宽的拖板(10),其前部稍扬成弧形,以便轻松拖动,在侧支架总成(7)上设有四个盛放空秧盘的框室(5),在上支架总成上设有行走拉手(4)。本实用新型轻巧,可挑到或提到田间,使用时将秧盘放于上支架总成(3)面上,用手抓出秧苗往落秧导管中装,秧苗自由落入田土的沟槽中,装完一行,往后拖动一定距离,再装一行,一行复一行,熟练操作者工作效率可抵传统弯腰插秧工效的3-4倍。可免弯腰之劳累,且插秧均匀,能保证所需密度的基本苗,绝无空蔸,稳脚发根来禾快,一叶一心或二叶一心就可插,育秧时间短,入大田时间早10-15天,而育秧时间可较晚,避免早春寒烂秧失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长金,未经黄长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52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