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开启式电控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1124.1 | 申请日: | 2006-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7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伟中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6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开启 式电控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锁,特别是一种通过拨通电话开启的电控锁。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控锁,包括指纹锁、视网膜锁、DNA锁、磁卡(1C卡)锁、密码锁、无线(红外线)锁等。前三种开锁方式具有不可复制,保安性强的优点,且开锁特征均为开锁人天生具备,不存在携带、遗失等问题,属目前较先进锁种。但由于成本高昂等原因,难以普及,主要用于安保等高级部门。后几种锁成本较低廉,应用较普遍,但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开锁方式可复制,保安性不强;除密码锁外,均须随身携带开锁器具,不够方便且有遗失隐忧。以上锁具还有一共同缺点就是容易遭受恶意破坏。
目前有一种电话远程控制技术,可实现利用电话操控锁的开、闭,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电话线路接通一控制电路,并利用操作电话键盘输入密码通过身份验证,而后输入相应控制代码实现开锁操作。但该方案仍存在一些缺陷:1.必须接通电话线路,主叫方产生了电话费;2.操作程序复杂,不够便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必再额外随身携带如钥匙等专用开锁工具即可开锁,同时安全可靠,开锁方式不可复制,不易遭受恶意破坏,又成本低廉,不产生使用费用的锁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
本电控锁利用电话号码的唯一性而将其作为身份识别依据。为防止预设号码电话机在它处拨打电话误开锁及他人利用该电话机恶意开锁,增设开门请求识别,只有两者均相符方执行开锁。
本电控锁由电控锁体及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电控锁体采用普通的,控制电路主要由开门请求识别电路及电话来电号码分析、识别电路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开门请求识别电路判断有正当开门请求的前提下,识别来电号码是否为预设授权开锁号码,相符则给出指令驱动锁体做出开锁动作,反之予以拒绝。
开门请求识别电路可采用按键开关式、人体感应式、红外线感应式、光电感应式、声控感应式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现今手机极为普及,不必再额外随身携带如钥匙等专用开锁工具即可开锁,极其方便;电话号码具有唯一性而不可复制,以其作为身份识别依据可靠;开锁操作不必接通电话,不产生电话费;该锁在门外可不必装设任何开门装置,不易遭受恶意破坏。同时又成本低廉,易于普及。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当电话线1有来电时,先经号码解析电路2对号码进行解析,然后由中央处理器CPU3内的开门请求识别部分4判断有无来自开门请求传感器5的开门请求信号,如无,则控制继电器6吸合接通电话机7,实现正常通话功能;如有,则与随机存储器EEPROM8内预存的开门请求设定作对比,若不符则予以拒绝,若相符则由号码识别部分9将经解析的来电号码与随机存储器EEPROM8内预存的数组号码作对比,若相符则指令开锁驱动电路10驱动锁体内的电机11做出开门动作;若不符则进入密码识别部分12,并接通来电给出提示音,由主叫电话键入开锁密码,经与EEPROM8内预存的密码作对比,相符则指令锁驱动电路10驱动锁体内的电机11做出开门动作,反之予以拒绝。增设密码识别部分的目的是防止万一因电信网络等原因导致电话来电号码识别失败而无法将门打开,而设的一后补措施,以提高可靠性。
如图2,CPU3采用单片机,开门请求传感器5可采用人体感应式、红外线感应式、光电感应式、声控感应式等,以上方式均为成熟可靠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采用简单、可靠的按键开关式,利用两按键开关组合出一简单的二进制编码实现开门请求。号码解析电路2由集成电路U 3及外围元件组成。8为随机存储器EEPROM。6中的三极管Q将来自单片机CPU3PRO2端的控制信号放大后驱动继电器吸合接通电话机。10为电机驱动集成电路U2,接收到来自单片机CPU3驱动信号后驱动锁体内的电机11做出开门锁动作。为提高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开门请求可设置暗号,如本实施例采用的按键开关式,可编制出一简单的二进制编码;人体感应式可设定在第N次回铃声时触碰感应端,其它可采用类似方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住宅、办公室、保险柜、银行保管箱、酒店客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伟中,未经周伟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1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