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殖池增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2400.6 | 申请日: | 200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8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文国樑;李卓佳;杨铿;曹煜成;陈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C02F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池增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养殖池的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水产养殖的增氧方法主要有水车式增氧机、底喷式增氧机、使用化学增氧剂,这些传统增氧方法溶解在底部水体中溶解氧量低,效率不高,在养殖过程底部溶解氧在4mg/L以下,容易造成底部对鱼虾缺氧,不能满足鱼虾生长的需要;同时使氨氮、亚硝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能进行正常的降解反应,造成这些物质在养殖池底部的累积,从而引起鱼虾死亡;底部溶解氧低,水质和底质恶化,容易兹生条件致病菌,引发鱼虾发生病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池增氧装置,可以保持养殖水体充足溶氧,利于养殖鱼虾的生长,促使氨氮、亚硝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进行正常的降解反应,营造良好的底质和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鼓风机、总输气管、若干地埋式支输气管和若干气孔管,地埋式支输气管均匀分布在池底地膜下,每两个相邻的支输气管之间的距离相同;气孔管安装在支输气管上,每两个相邻的气孔管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个气孔管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每一根支输气管都与总输气管相连通,并通过总输气管与鼓风机相连接。鼓风机鼓气到总输气管输送到各个支输气管,从气孔管的排气孔排到养殖池中,从而实现对养殖池的供氧。
所述的每两个相邻的支输气管之间的距离为7~10m,每两个相邻的气孔管之间的距离为7~10m。以保持水体充分流通及利于鱼虾摄食及生长。
所述的气孔管的长度为10~20cm,所述的排气孔的孔径为1~2mm,并将气孔的压力保持在10×103~3×103Pa,可以保证养殖池的溶解氧在5mg/L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养殖过程可保持溶氧在6mg/L以上,比传统增氧溶氧量提高80%以上,用电节省120%以上;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出现氨氮、亚硝氮、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水质和底质良好,养殖过程不发生病害。下表是应用此技术与传统增氧的底部水质状况的对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排气孔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阐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公开的内容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2、3所示的增氧装置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鼓风机、总输气管4、地埋式支输气管1和气孔管2,七根直径为5cm的地埋式支输气管1均匀分布在池底地膜下,每两个相邻的支输气管之间的距离为9m;每根支输气管上安装有六个气孔管2,气孔管2的长度为15cm,每两个相邻的气孔管2之间的距离9m,每个气孔管2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3,它的孔径为1.5mm;每一根支输气管1都与总输气管3相连通,并通过总输气管4与鼓风机相连接。鼓风机鼓气到总输气管3输送到各个支输气管1,从气孔管2的排气孔3排到养殖池中,气孔3的压力保持在10×103~30×103Pa,从而保证养殖池有充分的溶解氧在5mg/L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2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更换拆卷机的卷轴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涉及心力衰竭的组合物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