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翻转围边机的辅助转角工作台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3113.7 | 申请日: | 200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2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锵 |
主分类号: | B68G7/10 | 分类号: | B68G7/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国杰 |
地址: | 52824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翻转 围边机 辅助 转角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生产设备领域,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自动翻转围边机的辅助转角工作台。
背景技术:
床垫生产的其中一道工序是将床垫两面的面料和床垫四周的面料用一根窄长的布带缝在一起,这道工序称之为围边。目前国内市场生厂的围边机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用于缝纫两侧面料的缝纫车头是围绕一个固定不动的放床垫的工作台四周转动的。因为一张床垫的形状是长方体的,所以需要围边的边数有八条,在缝完床垫的一条边后要转到床垫的另一条边同时将转角处的边带也缝好。在以往的设备中都是床垫放在一张大工作台上,而围边的缝纫机头都是围绕着床垫四周转动的。在转动的时候因为要转角同时又要让机头移动缝纫,还要控制两边带的捏合和缝纫速度。所以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高,而且劳动强度大,所以工作效率也低很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床垫围边机缝边转角时的转角辅助工作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该工作台由两个输送带组件组成,每个输送带组件的输送带两端分别有至少两个滚筒拉住输送带而组成半边工作台,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滚筒支承板与机架连接固定,滚筒支承板的上端固定有带座轴承,滚筒两端含在内部的轴端与带座轴承的轴承内圈配合安装,每个输送带的其中任一滚筒的轴端连接有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转角辅助工作台帮助围边机的床垫推动机构克服了工作台的摩擦力,使床垫推动机构在推床垫时更轻松从而使床垫的圆角轨迹更好,达到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床垫在转角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所示:
本实施例由两个输送带组件组成。如图1中,下侧的输送带组为例,输送带11两端分别有两个滚筒21拉住输送带21而组成了半边的工作台。如图2中所示滚筒21的两端分别设有滚筒支承板31,滚筒支承板31是与机架连接固定的,它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带座轴承41。滚筒21两端含在内部的轴端与带座轴承41的轴承内圈配合安装,所以滚筒21是可以以两端的带座轴承41为支点转动的。图1中输送带11的左侧滚筒的下部伸出的轴端连接有一电机51,这个电机51的转动就可以通过带动滚筒21的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11的传动。同样图1中上侧的输送带组件结构与下侧的输送带组件的结构是一样的,不过该输送带组的传动电机52设于图1中的左上侧。
因为两个输送带组件是分开相互独立的,所以可分别通过控制电机51和电机52的转动方向来控制滚筒21和滚筒22的转动方向从而控制输送带11和输送带12的输送传动方向。在围边机缝直边时,电机51和电机52控制输送带11和输送带12用同样的速度带动置于工作台上的床垫6均速自图1中的右向左输送。当缝制完一边后床垫需要转动90°缝另一边同时将床垫角上的圆角缝好。这时床垫压臂7通过气缸的作用下压压住床垫6,床垫推动机构8推动床垫6如图1中床垫6上的箭头所示方向转动90°角。与此同时电机51控制输送带11如图1中输送带11上的箭头所示方向传动,而电机52控制输送带12朝图1中输送带12上的箭头所示方向传动。由于输送带11、12与床垫6之间存在摩擦力,所以输送带11和输送带12在如图所示的方向相反的传动过程时两个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会致使床垫6也产生一个如图1上床垫6所示箭头的转动趋势,从而配合床垫推动机构8对床垫6的推动。这样的双输送带工作台比起单一输送带工作台优点是克服了在推动床垫转角时的摩擦阻力,使摩擦力转变成了有利于床垫转角时的辅助旋转力,从而使床垫推动机构推动床垫转角时缝出的圆角更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锵,未经李德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31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模造成形装置、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携带式资料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