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张力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5523.5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2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唯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B23K2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超声波金丝键合机的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所示,在传统超声波金丝键合机中用于焊接金属丝的张力装置,其结构包括摆杆1、置于摆杆1上部的托线板2、置于托线板2上面的压线板3。在使用过程中,金丝5依次穿过压线板3和托线板2的间隙、设置于摆杆1上的过渡孔11,最后一直到达焊嘴4上。当需要张紧金丝时,摆杆1向左摆动一段距离,带动设置于摆杆1上的过渡孔11向左移动,迫使过渡孔11中的金丝5向左移动,从而达到张紧金丝5的目的。但是,由于金丝5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换向器上的焊嘴4上端与摆杆1上的过渡孔11之间的金丝5容易向下垂落,使得该段的金丝5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影响超声波金丝键合机在键合加工时的线弧形状,导致不易控制置于换向器上的焊嘴4的金属丝移动加工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控制金属丝的移动精度的张力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其包括用于支撑金属丝的支撑绝缘体、安装于支撑绝缘体下部的电极以及与电极相连接的可控的静电发生电路板。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金属丝可以是金丝或者铜丝或者硅铝丝。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支撑绝缘体和电极可以分别是平面或者空心圆柱体。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静电发生电路板的一端设有两个输出端口,第一个输出端口连接到安装于支撑绝缘体下部的电极上,第二个输出端口接地或者接机器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因在金属丝下部设置有支撑绝缘体,在该支撑绝缘体的下部设置有与静电发生电路板相连接的电极;当金属丝在支撑绝缘体上表面进行滑动时,静电发生电路板产生静电,并通过电极将金属丝吸附在支撑体上表面,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静电发生电路板输出的静电强度来控制金属丝的张紧程度。与现有技术中利用摆杆来控制金属丝张力相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金属丝张力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控制金属丝移动精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金属丝安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其包括用于支撑金属丝6的支撑绝缘体7、安装于支撑绝缘体6下部的电极8以及与电极8相连接的可控的静电发生电路板9。所述静电发生电路板9的一端设有两个输出端口91和92,其中输出端口91与电极8相连接,另一输出端口92与机器外壳或者是地相连接。上述的金属丝6可以是金丝或者铜丝或者硅铝丝。所述的支撑绝缘体7和电极8可以分别是平面或者空心圆柱体。金属丝6的线轴处与机器外壳或者是地连接。
在超声键合过程中,金属丝6放置在支撑绝缘体7的表面上,在支撑绝缘体7的底部安装有电极8,该电极8与静电发生电路板9的输出端口91相连接,该静电发生电路板9的另一输出端92与机器外壳或者是地连接。
当金属丝6沿着支撑绝缘体7上滑动时,静电发生电路板9产生静电,再传递到电极8,电极8将金属丝6吸附在支撑绝缘体7上表面,使得金属丝6能够稳定在支撑绝缘体7上滑动。静电发生电路板9输出的静电强度是可控制金属丝所受到的吸附力的大小,达到控制设置于换向器上的焊嘴12内的金属丝移动的精度。
综上所述,因在置于支撑绝缘体7底部设置有与静电发生电路板9相连接的电极8,当置于支撑绝缘体7上部的金属丝6在支撑绝缘体7上表面进行滑动时,静电发生电路板9产生静电,并通过电极8将金属丝6吸附在支撑绝缘体7上表面,可避免向下垂直的金属丝6坠落而影响其加工精度。在使用时,只需控制静电发生电路板9输出的静电强度就可以控制金属丝张力。与现有技术中使用摆杆使金属丝张紧相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金属丝张力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控制金属丝的移动精度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唯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唯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5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