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搅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5715.6 | 申请日: | 2006-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岳云;李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粤东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诗永 |
地址: | 51502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固体和液体等多种物料的混合搅拌装置大多采用一个或多个搅拌浆进行搅拌,但是由于搅拌浆只能在搅拌容器的局部进行搅拌,因此不能很好的上下对流,因此搅拌的效果不够好,尤其是对于一些比重较小的固体颗粒或者流动性较差的液体,都无法起到较好的混合搅拌的作用。
如中国专利文献CN2455349“混合器”, 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具有支架、电机、连接盘,在连接盘下端连接一混合筒体,在混合筒体上方有一压盖、下方有介质进料口、侧壁上有介质出口、介质进料口,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一搅拌桨,混合筒体内壁上有折流板。该结构不能很好的上下对流,因此搅拌的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混合搅拌装置,可以有效的形成对流,提高混合搅拌的效果,结构简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搅拌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搅拌容器和搅拌件,搅拌件设在搅拌容器内,搅拌件末端连接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呈螺旋状。也就是说搅拌件的形状和弹簧的形状类似。这样,驱动机构带动搅拌件转动的时候,搅拌容器内的物料会被搅拌件带动上升,再从搅拌件两侧下降,形成回流,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
为了更好的形成回流,达到更好的搅拌效果,所述搅拌件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所述搅拌容器上设有两个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两个进料口设在侧壁上,出料口设在底部。一般分别为液体进料口和固体颗粒进料口,分别让两种物料进入搅拌容器。
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电机的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搅拌件末端。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座体和座体内的传动组件,一般由联轴器、转轴、轴承等组成,因此不多加描述。
为了保持传动机构的清洁,所述座体内设有清洁液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清洁液体从进水管进入,从出水管流出,对座体内的传动组件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搅拌容器内的物料渗透到座体内,造成传动组件损坏。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较好的形成回流,混合搅拌的效果好,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混合搅拌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搅拌容器3和搅拌件6,搅拌件6设在搅拌容器3内,搅拌件6末端连接驱动机构,所述搅拌件6呈螺旋状。也就是说搅拌件6的形状和弹簧的形状类似。这样,驱动机构带动搅拌件6转动的时候,搅拌容器3内的物料会被搅拌件6带动上升,再从搅拌件6两侧下降,形成回流,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
所述搅拌件6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所述搅拌容器3上设有两个进料口。分别为液体进料口4和固体颗粒进料口5,分别让两种物料进入搅拌容器3。
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1,电机1的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2连接搅拌件6末端。
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座体7和座体内的传动组件,一般由联轴器、转轴、轴承等组成,因此不多加描述。
所述座体7内设有清洁液体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9,清洁液体从进水管8进入,从出水管9流出,对座体7内的传动组件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搅拌容器3内的物料渗透到座体7内,造成传动组件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粤东机械厂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粤东机械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5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