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桁架结构人车通道在审
申请号: | 200620066306.8 | 申请日: | 2006-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3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钟宝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宝驹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E01D19/00;E01D6/00;E01D21/00;E01D101/28;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00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桁架 结构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内一种人车分流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道路及交道口,实现人、车分流,可拼装的组合结构装置。
这里的“组合结构”一词可理解为:由外露的钢梁或钢桁梁通过连接件(剪力件)与钢筋混凝土板相互结合,使混凝土与钢梁或钢桁梁成为整体,并且能够共同承担作用力的构件或结构。
背景技术
交通拥堵是全球性城市问题,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与汽车激增,城区迅速扩大,城市道路日益扩宽,由几十米扩至百米,如何方便行人过马路,减少交通拥堵,消除人车冲突,实现合理的人车分流,尤其在人车流量大的道路和交道口的人车分流成为城市交通顺畅和安全的很重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修建了大量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但图方便是人的本性,从平面横过马路是人的第一选择,因此很多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实际利用率不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人车冲突问题。专利说明书01214905.5《可拆卸及移动人车通道装置》和200520053832.6《方便行人横过马路的装置式人车通道》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人车分流的新思路,公开了一种由多个装置式构件拼装而成的人车通道。该装置式构件的混凝土面板与下部钢结构是各自独立的,即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分别承担作用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材料的力学性能,这将使整个构件的力学性能和整体经济性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人车通道的整体结构尺寸和具体构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为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种高性能、经济性的组合结构构件,从而改善人车通道的整体性能。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在原机动车道上沿纵向方向设置车行通道,在车行通道下方沿横向方向设置仅供行人通行的通道或活动空间。人车通道由坡道和中间平台构成。坡道的坡度为2%~5%,坡长为50~100m,中间平台车行路面距地面高度为2.5~3m。上述参数的选用是经大量的优化设计、方案反复比较的结果,在实现人车通道整体功能的同时,其低缓的弧度保障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感,给城市道路景观增添了美感。
人车通道的坡道和中间平台均由预制的组合桁架拼装架设,组合桁架包括上层预应力桥面板和下层钢桁架。钢桁架由圆形钢管或矩形截面闭合管构成,矩形截面闭合管用两根槽钢组合焊接而成,或直接采用矩形截面型钢,钢桁架的截面为三角形或矩形。钢桁架的上弦杆由连接件与预应力桥面板相结合,形成组合桁架。
预应力桥面板与钢桁架通过连接件(剪力件)相结合成为组合结构,连接件的一端焊接于钢桁架的上弦杆上表面,整个连接件埋置于预应力桥面板中。连接件的主要作用是承受钢桁架上弦杆和预应力桥面板之间界面上的纵向剪力,抵抗两者之间的相对滑移,同时也承担拉拔力,抵抗两者之间的掀起作用。通过连接件的组合作用,使位于钢桁架上部的预应力桥面板主要承担由弯矩引起的纵向压应力,而下部的钢桁架则主要承受拉应力,两种材料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结构中的作用,因而由此形成的组合桁架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将远远超过非组合的独立结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预应力桥面板由采用先张预应力施工法分块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在钢桁架上拼装而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周边设置有便于相互拼装配合及安装弹性嵌缝材料的连接槽,可实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之间的无缝对接,有效防止雨水渗漏,同时保证桥面平顺,减少桥面行车噪音。在钢筋混凝土板内横、纵两个方向上布置预应力筋,钢筋混凝土板上预留多个抗剪连接件容置孔;在所述的钢桁架的上弦杆表面对应容置孔的地方以较小的间距集中焊接连接件,形成连接件集群;将各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安装在钢桁架之上,使连接件集群置于容置孔之中,用无收缩砂浆填充连接件容置孔,使钢筋混凝土板与钢桁架结合成一体,形成组合桁架,共同承担外力。本方案中的连接件可为圆柱头焊钉连接件、型钢连接件、钢筋连接件。圆柱头焊钉连接件,由于其力学性能不具有方向性,较容易设置,可优先采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预应力桥面板采用后张预应力施工法在钢桁架上架设模板直接浇筑,在钢桁架上弦杆顶面等间距焊接连接件,在模板之上布置钢筋网,在横、纵两个方向布置预应力筋,浇筑混凝土层,通过连接件使钢桁架与混凝土结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模板,形成组合桁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宝驹,未经钟宝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6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力钉书机
- 下一篇:电缆检修绝缘快装平台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