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7100.7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4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勇锜;陈信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2 | 分类号: | H01R12/2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耐拔插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中,板对板连接器由绝缘本体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组成。请参阅图1,导电端子20’包括焊接部21’、固持部22’、23’及接触部24’,焊接部21’与电路板(图未示)焊接,固持部22’、23’将导电端子20’固持于绝缘本体(图未示)中,接触部24’顶端内侧具有一凸刺241’,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状态下,该凸刺241’与对接端子2’抵接,从而达成二者之间的电信号连接。
然而,在生产中,板对板连接器需要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多次插拔以测试端子间的接触稳定性,当上述板对板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状态下,导电端子20’的凸刺241’与对接端子2’抵接,则二者之间的锁扣程度高,需要较大的拔出力。在多次插拔测试后,易使端子疲劳并失去弹性,从而导致板对板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接触不良,进而使二者之间的电信号传输不良。另外,多次插拔也造成了导电端子20’的凸刺241’与对接端子2’的磨损,从而降低了此些端子的寿命。
综上可知,上述现有技术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端子寿命短,需要插拔力大,磨损高,导致端子更换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能够耐插拔且减小端子间的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自中部向上伸出一嵌套部纵向延伸于绝缘本体中间,底板相对两侧向上凸伸出一对第一侧墙,相对两端向上凸伸出一对第二侧墙,两对侧墙及嵌套部形成收容腔周边,绝缘本体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沿纵长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端子槽,其中每一端子槽包括开设在底板的第一收容槽,第一收容槽于嵌套部底部向上延伸形成贯穿嵌套部且与收容腔相连通的第四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第一收容槽的基部,所述基部在一端向下并向外延伸形成焊接部,在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向内倾斜形成收容于第四收容槽的弹性接触部,该接触部上部内侧伸入收容腔内,该接触部具有一自下而上向内倾斜延伸而呈线状的内侧面,该内侧面顶部平滑向外弧形过渡而形成一弧形引导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内侧面呈线状延伸,从而使得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对接端子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二者之间的锁扣程度较低,可减少对接端子插入、拔出时的插拔力,在多次插拔测试后,不会使此些端子疲劳失去弹性,也可降低多次插拔造成的端子的磨损,延长了端子的使用寿命,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达成稳定电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已知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沿IV-IV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图2沿VI-VI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背景技术]
导电端子 20’ 焊接部 21’
固持部 22’、23’ 接触部 24’
凸刺 241’ 对接端子 2’
[本实用新型]
板对板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
导电端子 20 助焊片 30
底板 11 第一侧墙 12
第二侧墙 13 嵌套部 14
收容腔 15 嵌固槽 16
第一收容槽 171 第二收容槽 1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7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腔护理装置
- 下一篇:制作微型连接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