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构支架防腐补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7254.6 | 申请日: | 200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0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崇献;杨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国钊 |
地址: | 5106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防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腐补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构支架的防腐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早期建设的变电站,其户外构支架均为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环形杆结构。由于混凝土自身结构特性及当年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等原因,一般经多年运行使用后,普遍出现构支架表层混凝土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和剥落、钢筋腐蚀外露、连接埋件锈蚀脱落。这种腐蚀状况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工业区的变电站特别严重,如广东省的湛江、茂名、中山、广州、深圳等地普遍存在变电站构支架严重腐蚀情况。例如深圳市,运行6年以上的变电站户外构支架基本发生了腐蚀现象,较为严重的有220kV梅林、西乡、水贝、龙塘等七站。特别严重的梅林、西乡、水贝站绝大部分户外构支架的混凝土表层有明显的裂缝、鼓胀、剥落和钢筋锈蚀:裂缝宽度普遍达3~5mm,长度最大达300mm;局部鼓胀面积达30~50cm2,隆起高度3~5mm;混凝土剥落面积一般为70×200mm,严重的达120×350mm;钢筋锈蚀裸露长度有的达200~350mm,且锈斑浓厚,甚至形成“龟片”,个别产生“铁泪”,钢筋总强度腐蚀损耗达10~15%左右。构架总体数量的腐蚀率在90%以上,已经严重影响变电站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现有常规传统的采用单一的有机化学防渗材料进行涂抹或单一混凝土表外修补的防腐技术,但这种技术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且防腐有效时间短,没能达到实际需要的防腐同时兼顾加强加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旨在彻底克服采用单一的有机化学材料或单一混凝土表外修补的现有常规防腐技术而导致构支架后续不断腐蚀以致拆除的隐患,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构支架后续使用可靠、安全、稳定、耐久的构支架防腐补强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支架防腐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构架或支架混凝土结构面形成一找平修补层,修补层表面形成一防渗层,防渗层外为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内部设有补强加固结构,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外表面有一HG501高强防渗剂层。
对于构架,所述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为含有HG301高强防渗粉的混凝土裹体结构;所述补强加固结构为补强钢筋笼结构;所述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的包裹层厚度为50mm。
对于支架,所述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为含有HG301高强防渗粉的水泥砂浆裹体结构;所述补强加固结构为扩张钢丝网结构;所述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的包裹层厚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构支架防腐补强结构,有效控制混凝土的穿透性和渗水性的有害功能发挥,也能对构支架混凝土结构体内部的毛细孔隙产生挤占效应而形成防渗屏障效果,并充分利用包裹在形式上具有的帷幕作用,有效解决构支架后续使用可靠、安全、稳定、耐久的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支架防腐补强结构对构支架防腐、补强后,构支架可视外观规整、包裹防腐体坚实、后续使用期长久,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电厂、变电站及输变电线路塔基等工程的既有建筑结构防腐补强技术处理,解决结构腐蚀引起生产运行不可靠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构架防腐补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支架防腐补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架防腐补强结构,于构架1混凝土结构面形成一找平修补层2,修补层2表面形成一防渗层3,防渗层3外为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4,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4内部设有补强加固结构5,补强加固结构5为补强钢筋笼结构,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4表面有一HG501高强防渗剂层6,该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4为高强防渗复合型混凝土裹体结构且其内部掺有HG301高强防渗粉,包裹式防渗防腐结构4的包裹层厚度为5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构架防腐补强结构进行防腐补强的实施步骤如下:
(1)混凝土结构浮层腐蚀体清除与修补处理。(图1中2所表示为结构腐蚀面修补层)对构架混凝土结构面浮层腐蚀体如污渍、麻面、裂缝、鼓胀和剥落部位进行凿除,并对裸露锈蚀钢筋用电动钢絲擦进行除锈,用压力风枪冲洗干净后在钢筋外露面刷环氧富锌防腐层;然后对构架混凝土结构表面用掺加5%的HG301高效防腐砂浆作混凝土结合层找平修补,最后,在修补结合层未终凝前外表涂刷HG501高强防渗层2~3道,形成防渗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7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