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搅拌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8011.4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5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旭耀 |
主分类号: | A47J43/27 | 分类号: | A47J43/27;A47J43/046;A47J43/08;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29300广东省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搅拌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食品、饮料用的搅拌杯,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搅拌杯。
背景技术
目前,当人们要搅拌容器里的液体(如咖啡)时,需要借助搅拌棒等物件把液体搅动,假如找不到可以利用的物体而造成无法进行搅拌。另外,现有的电动搅拌容器(杯)必须外接电源,结构复杂,假如在没有能源支持的时候也造成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饮料容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搅拌杯,该杯不需要借助其他物体也不需要能源支持,能方便地把液体搅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手动搅拌杯,包括杯体、设置于杯体底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掌、单向棘轮转动机构及连接杆;搅拌掌与单向棘轮转动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杆一端部伸出杯体底部,另一端部驱接单向棘轮转动机构。
所述的单向棘轮转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片、运动齿条及转动棘轮,搅拌掌与可转动地设置在杯体底部的转动棘轮固定连接,运动齿条的一端部与连接杆铰接,并在预载后的复位弹片作用已与转动棘轮单向啮合。
还设有手动拉杆,该手动拉杆一端部与伸出杯体底部的连接杆铰接,另一端部与杯体铰接。
还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杯体底部连接杆端部相抵。
当扳动手动拉杆时,通过连接杆拉动运动齿条,从而使转动棘轮带动搅拌掌转动实现搅拌功能;运动齿条与转动棘轮是单向传动结构,复位时运动齿条会把复位弹片打开实现单向运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手动拉动连接杆动作就可以实现搅拌功能,不需要借助其他物体和能源。符合现今社会提出方便、实用和节能、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手动搅拌杯,包括杯体1、设置于杯体底部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掌2、单向棘轮转动机构3及连接杆4;搅拌掌2与单向棘轮转动机构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杆4一端部40伸出杯体底部,另一端部41驱接单向棘轮转动机构3。
所述的单向棘轮转动机3构包括复位弹片30、运动齿条31及转动棘轮32,搅拌掌2与可转动地设置在杯体底部的转动棘轮32固定连接,运动齿条31的一端部与连接杆4铰接,并在预载后的复位弹片30作用已与转动棘轮32单向啮合。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设有手动拉杆5,该手动拉杆5一端部与伸出杯体底部的连接杆4的端部40铰接,另一端部与杯体1铰接,本实施例手动拉杆5铰接在杯把10上。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设有复位弹簧6,该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杯体底部连接杆4的端部41相抵。
当扳动手动拉杆5时,通过连接杆4拉动运动齿条31,从而使转动棘轮32带动搅拌掌2转动实现搅拌功能;运动齿条31与转动棘轮32是单向传动结构,复位时运动齿条31会把复位弹片30打开实现单向运动复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旭耀,未经梁旭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8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收费站防逃费装置
- 下一篇:制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