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支撑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8027.5 | 申请日: | 200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5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辉 |
主分类号: | F16S3/04 | 分类号: | F16S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2345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管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多孔支撑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支撑的材料主要包括管材和片材,通常结构比较简单,所述管材的截面一般为圆形,管壁为完整壁面,在需要支承的位置可开孔或安装有支承连接件,用于连接支承板或支承架,形成支承结构;所述片材一般为长条形,在片材上设置有连接孔,支承板或支承架设置有连接块伸入连接孔内形成支承结构。所述管材或片材虽然可以设置开孔进行支承,但对于需要变换支承位置的情况并不能很好适用,为了配合这种情况的使用,需要在管材或片材上连续有规律地设置开孔,在使用时可利用不同位置的开孔形成支承结构,片材的例子可见专利号为20042004762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善变货架”,就是在其货架面板上设置有许多用于与小货架插接的小孔,使其可以根据不同展示需求,改变同其连接的小货架位置,达到各种摆设展示的目的;但是对于管材,连续设置有规律开孔以形成可变换位置的支承结构并未见报道。在专利号为0321690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套入式钢管”,其结构特征是钢管为四方形,在钢管上可开设螺孔或长形焊接孔,这种钢管利用现有建材钢管柱改良形成,主要是利用钻孔或冲孔形式在现在的钢管型材上开设出螺孔或长形焊接孔,而且这些螺孔或长形焊接孔并非分布在整根钢管型材的壁面,而仅是在需要固定连接的位置开设,所以这种钢管亦不能用于形成可变换位置的支承结构。在本申请人实际研发过程中发现,在现成的管状型材(如上述建材钢管柱)上直接利用冲孔或钻孔的工艺虽然能实现在管材上均匀开孔的目的,但操作比较困难,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管材的凹陷变形,而且加工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所以这种技术根本不能用于大规模地生产制造产品,亦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可用于形成可变换位置支承结构的多孔支撑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孔支撑管,包括中空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壁面整体均匀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的通孔。
所述管体的截面为方形、三角形、圆形;优选正方形。
所述通孔的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优选长方形。
所述管体截面为方形或三角形时,可在管体的部分或全部侧面设置通孔。
所述管体截面为圆形时,可在管体的部分或全部弧面设置通孔。
所述管体截面为正方形时,管体每个侧面的通孔呈平行两排的形式设置于该侧面的中部,管体相对侧面的通孔位置对称。
一种用于制造上述多孔支撑管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条料上连续冲孔。
(2)将冲孔后的条料弯折,并对接整形,形成带对接边的管型材。
(3)焊接管型材的对接边,形成中空的多孔支撑管。
一种用于制造上述多孔支撑管的方法,亦可为包括下述步骤:
(1)在条料上连续冲孔。
(2)将冲孔后的条料滚压成形,形成带对接边的管型材。
(3)焊接管型材的对接边,形成中空的多孔支撑管。
在步骤(1)中,既可按管体总截面的大小裁切条料,然后将裁切后的条料冲孔;亦可先将整片板材冲孔,然后按管体总截面的大小裁切条料。
在步骤(3)中,所述焊接工艺具体可将管型材置于水或其它冷却液中,仅保留对接边位于水面或冷却液面上;利用水或其它冷却液在焊接过程中及时冷却管型材,可有效防止其扭曲或缩胀变形。
在步骤(3)中,所述焊接工艺还可在焊枪后设置冷却喷嘴,在焊接过程中,冷却喷嘴随焊枪移动,喷出水或冷却液对焊点即时进行冷却,同样防止管型材扭曲或缩胀变形。
在步骤(3)后,还可利用倒角机对焊接后的多孔支撑管进行倒角处理,使焊接部位光滑平整。
本多孔支撑管主要用于形成可以变换支承位置的支承结构;如通过带挂钩连接件与支承板或支承架相连接构成方便调整的贮物架、货架、图书架、救灾屋子架、厨房架、衣柜架、双层床等家俱产品。
本多孔支撑管也可用于形成伸缩支撑结构,具体是利用截面尺寸逐级缩小的多段多孔支撑管相互套接,并利用卡块卡入相邻的多孔支撑管对应的孔内,对相邻的多孔支撑管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辉,未经李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8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