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铅酸电池球盒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4485.X | 申请日: | 2006-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3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戴增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增实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观测器用球盒,尤其是指一种车用蓄电池上采用的可方便观测电解液高度变化的观测器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观察蓄电池内的电解液液位变化并及时补充电解液,通常是通过插入在蓄电池内的观测器来观察的。如图1所示,观测器1由显示杆2、设在显示杆2顶端的观测窗21、插接在显示杆2末端的球盒3及位于球盒3内的色球4等组成。在显示杆2远离观测窗2 1的一端设有一圆锥22,依光学原理,观测窗21可以通过圆锥22的光学折射用来观测色球位置变化而了解蓄电池内的电解液高度变化。在使用中,球盒3置入蓄电池电瓶的电解液中,由于电瓶中电解液液面高度变化而产生的浮力可以移动色球4的位置,通过显示杆2顶端的观测窗21可以观察到不同的颜色,从而判断是否应该补充电解液。
依现有技术,球盒3是套合在显示杆2上,安装时球盒3随显示杆2穿过电池箱盖上设有的螺孔中,螺孔孔径依标准而限制,不能扩大,球盒3尺寸即受到限制而且要求比较精细。为了防止球盒3在制模成型时容易形成倒勾导致无法成功脱模,现有技术的球盒3底面设有一个活动卡盖5,在活动卡盖5的内侧设有一个使色球3沉底时偏离框架中心线的凸起51,活动卡盖5的一端是与球盒3一起注塑成形连接成一体,装配观测器时须再增加一道工序,即通过超音波或其它的热融合方式使活动卡盖5与球盒3融合连接。此种结构的球盒3因为多增加了一道工序,因此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成本。
使用现有技术过程中,当电解液的液面在球盒3底面和圆锥22顶点之间时,色球4因电解液的浮力作用而上浮停留在电解液的液面上,这时色球4可能停留在圆锥22顶点的正下方,也可能停留在偏离圆锥22顶点的水平位置,当通过观测窗21观测时是不能准确判断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变化而导致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一体成形的又可以准确观察电解液高度变化的铅酸电池球盒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铅酸电池观测器用球盒,由中空的框架组成,球盒的上端设有一插接显示杆圆锥部分的连接孔,球盒的连接孔下方设有一方便色球依重力与电解液浮力作用而灵活位移的通道,球盒上还设有阻挡色球逃逸的隔板,隔板间形成能方便电解液顺畅进出流动的孔隙,并且球盒框架是一体成形的。
如上所述的球盒的下端设有的通道为倾斜通道,倾斜通道上设有的底板宽度略大于色球直径,沿着倾斜通道两侧在球盒前后两面上设有两块倾斜角度与倾斜通道底板一致的围板A、B,围板A在围板B上的投影形成一可方便球盒脱模的间隙。倾斜通道底板一端上方、球盒的侧壁向球盒内延伸形成一段倾斜通道顶板,其边线不能超过显示杆中心线,且顶板边线与圆锥的顶点距离略小于色球的直径,色球可在顶板与底版间形成的空间内灵活位移。围板A、围板B与倾斜通道顶板、底板间距略小于色球直径。倾斜通道底板另一端设有一止板,止板靠近显示杆圆锥部分一边与圆锥最近距离略小于色球直径。
球盒上设有的止板,其靠近显示杆中心线一侧与显示杆中心线间距等于色球半径。
仅当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刚好到达或超过圆锥的顶点时,色球会因浮力而沿着倾斜通道上浮到与圆锥的顶点相接触,此时才能通过观测窗观测到色球的颜色,当电解液的液面高度下降时,色球会因失去浮力且在重力作用下而沿着倾斜通道灵活下降,不会因电解液流体所具有的粘性而使色球滞留在可观察范围内,从而准确判断是否应该及时给蓄电池补充电解液。
附图说明
图1背景技术球盒、活动卡盖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球盒正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球盒后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球盒立体图
图5采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球盒与观测器剖配合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球盒正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球盒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铅酸电池观测器用球盒3,由中空的框架31组成,球盒3的上端设有一插接显示杆2圆锥部分的连接孔32,球盒3的连接孔32下方设有一方便色球4依重力与电解液浮力作用而灵活位移的倾斜通道,球盒上倾斜通道四周设有阻挡色球逃逸的隔板,隔板间形成能方便电解液顺畅进出流动的孔隙。并且所述的球盒3是一体成型注塑而成的,这样装配观测器时才可减少一道工序,节约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增实,未经戴增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44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