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螺离心机的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5839.2 | 申请日: | 200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0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钧;莫珉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培钧;莫珉珉 |
主分类号: | B04B11/00 | 分类号: | B04B11/00;B04B3/04;B04B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机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卧螺离心机包括转鼓和位于转鼓内腔中的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筒体外壁与转鼓的内壁构成分离室,悬浮液经过一液体通道流入分离室,在分离室内完成固液分离工序,浆状固相物沿转鼓内壁流出,清液则沿在螺旋输送器的转轴上开设的出液通道流出,由于螺旋输送器的转轴通常都是架设在两个轴承座上的,要使清液顺利排到分离室外部,还至少得在靠近出液通道一侧的轴承座上开设与出液通道相通的通道,再利用这个通道与外界或是其他清液的储存器等相连通,这样才能最终排出或是收集清液。这样要排出清液,至少需要开设两段通道,这样会增加加工工序,也使用于排出清液的通道结构变得复杂,制造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的分离装置,其卧螺离心机的分离装置上用于排出清液的结构更加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螺离心机的分离装置,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设置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上的圆筒形的转鼓筒体、同轴设置于所述的转鼓的内腔中的螺旋输送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螺旋输送器转轴、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转轴相连接的螺旋输送器筒体、设置于螺旋输送器筒体上的螺旋输送器叶片,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筒体的外壁与转鼓筒体的内壁之间具有分离室,所述的主传动轮带动转鼓筒体转动,所述的副传动轮带动螺旋输送器转轴转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转轴的一端部开设有进液通道,所述的转鼓筒体在远离所述的进液通道的一端部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的第一端盖上开设有出液通道,所述的进液通道、分离室以及出液通道依次相连通,所述的分离室还与出渣通道相连通。
所述的转鼓筒体在靠近所述的进液通道的一端部还设有第二端盖。
所述的出渣通道为开在转鼓筒体上靠近第一端盖处的出渣喷嘴。
所述的出渣喷嘴沿与转鼓筒体的轴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的转鼓筒体的外侧还设置有转鼓罩壳,所述的转鼓罩壳内具有与出渣通道相连通的出渣腔,所述的转鼓罩壳内具有与出液通道相连通的出液腔。
所述的出液通道沿与转鼓筒体的轴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的出液通道沿与转鼓筒体的轴心线相平行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在第一端盖上开设出液通道,清液一旦分离出来,就可以立即从第一端盖上的出液通道直接流出,避免了同时在螺旋输送器转轴的端部和第一轴承座的端部同时开设相通的两个通道,简化了排清液的结构,使得排液更加方便,也减小了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安装图;
附图2为附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其中:1、差速传动装置;2、副传动轮;3、主传动轮;4、传动装置壳体;5、中心通道;6、转鼓筒体;7、转鼓罩壳;8、螺旋输送器叶片;9、出渣喷嘴;10、第一轴承座;11、出液腔;12、螺旋输送器转轴;13、进液通道;14、出液通道;15、进液管;16、出渣口;17、第一端盖;18、第二轴承座;19、第二端盖;20、螺旋输送器筒体;21、出渣腔;22、分离室;23、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培钧;莫珉珉,未经吴培钧;莫珉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5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涂抹盖的膏剂商品包装盒
- 下一篇:脱卸式记录纸限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