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摆梭钉扣缝纫机小针板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271.6 | 申请日: | 2006-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9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国溶 |
主分类号: | D05B73/12 | 分类号: | D05B7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福建省石狮***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摆梭钉扣 缝纫机 小针板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摆梭钉扣缝纫机机台台面的小针板上安装的圆柱形支撑座台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摆梭钉扣缝纫机采用普通的平面小针板(如图1所示),在缝钉纽扣时,由于纽扣没有压在布料上,布料悬空,而布料材质较软,导致起缝时易发生跳线现象。
为了避免起缝跳线的不良现象,需在小针板中间过线孔周边形成一定高度的圆柱形支撑座台(如图2所示)这个支撑台可以把布料绷紧起到“绷料”的作用。但这种带圆柱形支撑座台的小针板遇到要求在布料上缝钉纸质或其它硬质吊牌时,由于纸质或其它硬质吊牌易与圆柱形支撑台座圆形表面形成密切接触(如图3所示),在送料时圆柱形撑台座与硬质腰牌之间需通过一定长度的面线,且在收线时,面线要在其间顺畅移动,而密切接触易导致面线移动时遇到较大摩擦阻力,易引起面线收线不完全,从而在硬质吊牌上针缝处残留较多的面线,影响缝钉之吊牌的美观。
为了避免以上不良,传统作法是将带圆柱形支撑座的小针板缝纫机换成普通的平面小针板缝纫机后再接着缝钉硬质腰牌(如图3所示),由于小针板缝纫机台面上小针板a周边设有大针板b,大针板b略高于小针板a所处平面,缝钉的硬质吊牌c轻微弯曲,这样使得硬质吊牌c与小针板a之间的接触不致过度紧密,收线时可保证面线顺畅移动。
但现代工业讲究的就是效率与效益,缝钉布料的纽扣与硬质吊牌要在两台缝纫机上完成方可保证质量,这样作业时就会多出一道工序,降低了效率,并且又要购置两种缝纽机,增加了成本,或者是在一台缝机上配置两套小针板,但要拆装小针板等零件对于一般缝纫机作业员而言又有一定难度且也存在管理零件之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缝钉纽扣与硬质吊牌的缝钉质量要求的摆梭钉扣缝纫机小针板的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摆梭钉扣缝纫机小针板的改进结构,在摆梭缝纫机小针板上的柱形支撑座台上设有与小针板移动方向一致的、收线时面线可在其中顺畅移动的一组径向缺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小针板上柱形支撑座台上设有两组呈十字形排列的径向缺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在收线时,面线可在缺口中顺畅移动,而不会被柱形支撑座或硬质吊牌卡住,收线顺畅完全。可实现布料在一台缝纫机上同时缝钉纽扣与硬质吊牌的要求。思路新颖、结构简单。节约生产成本、节省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已有普通缝纫机采用的平面小针板结构示意图
图2已有带圆柱形支撑台座的摆梭钉扣缝纫机在钉扣时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3已有带圆柱形支撑台座的摆梭钉扣缝纫机在缝钉硬质吊牌时,纸质或其它硬质吊牌易与圆柱形支撑座台圆形表面形成密切接触不良状态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小针板上圆柱形支撑座台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在缝钉硬质吊牌时采用开有径向缺口的圆柱形支撑座台缝纫状态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小针板上圆柱形支撑座台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小针板1圆柱形支撑台座11上设有一组径向缺口111、112,径向缺口111、112朝向与小针板1运动方向一致,在缝钉纸质腰牌2时,小针板1上放置着纸质腰牌2,纸质腰牌2下表面紧贴着圆柱形支撑台座11圆形表面上,由于圆柱形支撑台座11上设有一组径向缺口111、112,且该径向缺口111、112方向与小针板1运动方向一致,使得该缺口111、112与纸质腰牌2下表面之间表成一过线槽,这样,当面线在收线过程中,面线可在该径向缺口111、112也就是过线槽中自由穿过,收线顺畅。径向缺口的尺寸大小凭根据面线的粗细决定,面线粗,缺口尺寸要求大些,反之,则缺口尺寸要求小些。
如图6所示,圆柱形支撑台座上的径向缺口还可以设置成两组,呈十字形排列,这样小针板的运动方向由X轴方向调整成Y轴方向时,小针板上的另一组缺口方向也可满足与小针板运动方向一致,而不必拆卸调整小针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国溶,未经吴国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供给泵以及调节其运行的止动装置
- 下一篇: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