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防撞杆连接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596.4 | 申请日: | 200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84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防撞杆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杆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门防撞装置通常有两种:一种为防撞杆结构,一种为防撞板结构,其材料通常为钢管或者钢板等金属。对于采用钢管形式的防撞杆结构,材料厚度一般均在2mm以上,其连接方式都是在车身涂装之前,将两端焊接、铆接或是用螺钉紧固等刚性连接方式连接于车门内板的连接板上。这样当车身进入涂装喷漆时,在高温加热或烘烤过程中,由于防撞钢管本身材料较厚,它很难与周围钢板同步进行热膨胀,而在高温加热或烘烤完成后的冷却过程中,也很难与周围钢板同步进行冷却,从而使车门内、外板等件产生拉应力变形和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严重时可致使车门内板等件拉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车门在高温加热或烘烤过程中,或者高温加热或烘烤完成后冷却过程中,防撞杆使车门内、外板等件产生拉应力变形和扭曲变形的车门防撞杆连接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套装物,防撞杆的连接端位于套状物之内。这样,车门在高温加热或烘烤过程中,或者在高温加热或烘烤完成后冷却过程中,即使由于防撞杆本身钢材的材料较厚,很难与周围钢板同步进行热膨胀或冷却,但由于防撞杆与套状物有一定间隙,因此该防撞杆本身可以在套状物内进行一定的伸缩或旋转,从而使其无法对车门内、外板等件产生拉应力变形和扭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套状物最好为管件,还可以在套状物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一小孔,与该小孔处相对的套状物内表面或防撞杆的外表面设置一圈小槽。当车辆完成高温加热或烘烤并充分冷却后,可以从套状物的开孔和套状物内表面或防撞杆外表面的小槽处注入粘性胶。当胶凝固后,防撞杆与套状物装配的那一端也就与套状物紧固了。
由于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防撞杆连接机构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能有效防止车门在高温加热或烘烤过程中,或者高温加热或烘烤完成后冷却过程中,防撞杆使车门内、外板等件产生拉应力变形和扭曲变形;当车辆完成高温加热或烘烤并充分冷却后,可以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防撞杆与套状物的固定方法,防止车辆行进过程中防撞杆与套状物产生异响。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汽车前门防撞装置包括前连接板1、后连接板2、防撞杆3和套筒4。在车辆进入涂装喷漆前,将前、后连接板分别焊接于门内板上。防撞杆的一端焊接于后连接板上,另一端装配入套筒中,防撞杆与套筒内壁之间有一定间隙,然后将套筒焊接于前连接板上。当车门在高温加热或烘烤过程中,或者在高温加热或烘烤完成后冷却过程中,防撞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在套筒内进行一定的伸缩或转动,从而使其无法对车门内、外板等件产生拉应力变形和扭曲变形。如图2所示,在套筒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有一小孔5,其半径为6mm,与该小孔处相对的防撞杆的外表面有一圈凹槽6,该小槽的深度为0.3mm。当车辆喷漆结束并充分冷却后,将粘性胶从小孔处注入,并沿着小槽流淌并分布于小槽内,当胶凝固后,防撞杆放入套筒的那一端也就与套筒刚性连接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水搅拌构件
- 下一篇:净化装置内置式离心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