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件的包边部位限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903.9 | 申请日: | 200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6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春 |
主分类号: | B26F3/02 | 分类号: | B26F3/02;B26D7/01;B26F1/4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部位 限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生产汽车内饰件的治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治具上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主要安装于汽车内壁,起到隔音、隔热及美化等效果。汽车内饰件的形状比较多,根据所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顶篷、搁板、地毯等。汽车内饰件通常利用治具配合而成,因此治具结构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是保证内饰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所用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往往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包边部位限位机构,以方便加工,并提高产品质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模板的下面有机架,在机架的下面安装刹车轮,在机架上连接镶块。
在镶块上有刀口。镶块呈长条形,并平行地位于机架的上端两侧。
镶块和机架采取转动连接,控制其它五个自由度无移动趋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模板的型面边缘设置了镶块后,可以在形成内饰件后,利用镶块限位内饰件的面料撕离基材的位置,无须再通过另外的人工手段来保证内饰件的限位精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产品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在模板1的下面有机架2,在对应于模板1前后沿的机架2上加装依产品型面加工的镶块4,在镶块4上有刀口,镶块4呈长条形,并平行地位于机架2的上端两侧。工作时,待加工的内饰件位于图示模板1的下面,并且,内饰件紧贴模板1的一面为基材,当内饰件定位在模板1上后利用镶块4压紧产品,只将面料撕到固定位置,不多撕面料;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这种机构,操作时,在内饰件初步成型后,人工撕面料,在撕面料时,没有精度的保证,面料经常多撕少撕,影响到外观质量及使用效果。
为便于使用,可在机架2上再安装刹车轮3, 在这种刹车轮上带有刹车机构。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镶块机构有2套,分别位于前后沿,撕面料时,两个镶块同时压紧面料。图示状态为撕面料状态,这种结构可以用来撕顶篷上的前后沿面料等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春,未经刘明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