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条码识读设备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7314.2 | 申请日: | 200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2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力;刘荣生;刘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5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码 设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条码识读设备,尤其涉及对于某些存放在特定介质上的条码,需要设计专门的条码识读设备进行识读,例如针对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条码,设计一款固定式条码识读设备进行识读的条码识读设备的结构。
背景技术
按照传统的读码光路图设计的条码识读设备,如下图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组件2的镜头21与手机屏幕上的条码4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L,才能达到较好的识读效果,因此,条码识读设备的高度H1就要设计得比较高,才能满足读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条码识读设备高度的条码识读设备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条码识读设备包括外壳、成像系统组件和输出接口,成像系统组件设有镜头和感光器件,其中在被识读的条码和成像系统组件间,置入一个反射镜片,条码的垂直轴心线与镜头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θ,该夹角θ范围为80°~100°,反射镜片与镜头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范围为40°~50°。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被识读的条码图像先通过反射镜改变光路,反射到成像系统组件中的镜头上,再经镜头折射到感光器件上进行解码处理,从而缩短成像系统组件与手机屏幕上的被识读条码之间的距离,达到缩短条码识读器高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图1现有条码识读设备的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物理距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物理距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条码识读设备包括外壳1、成像系统组件2和输出接口3,成像系统组件2设有镜头21和感光器件22,其中在被识读的条码4和成像系统组件2间,置入一个反射镜片5,条码4的垂直轴心线与镜头21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θ,该夹角θ范围为80°~100°,反射镜片5与镜头21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范围为40°~50°。被识读的条码4经反射镜片5反射成像在成像系统组件2上,成像系统组件2上的感光器件22接收到条码4的成像后,将它转化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通过输出接口3,传入内存,由CPU进行解码处理,当夹角θ等于90°,夹角α等于45°时,反射镜片5传送外部条码4的成像效果最佳。如此条码4到反射镜片5的距离为L1,反射镜片5到成像系统组件2上的镜头21的距离为L2,L1+L2=L,本实用新型L2利用条码识读设备的轴向空间,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条码识读的高度缩短近L2的距离。
如图3所示,条码4的垂直轴心线与镜头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θ为80°、反射镜片5与镜头21的轴心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α为50°时,外壳1的高度H2等于条码4到反射镜片5的距离L1加反射镜片5到外壳1底端的距离a2:
H2=L1+a2
如图4所示,条码4的垂直轴心线与镜头的轴心线形成夹角θ为100°、反射镜片5与镜头21的轴心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α为40°时,外壳1的高度H3等于条码4到反射镜片5的距离L1加反射镜片5到外壳1底端的距离a3,即:
H3=L1+a3
图1所示外壳1的高度H1=L+b1,b1为镜头21到外壳1底端的距离,由以上图中可见,a2≈a3≈b1、L=L1+L2,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成像系统总长H2、H3比传统的成像系统总长H1的高度缩短近L2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7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智能监听警示系统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