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天窗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8044.7 | 申请日: | 200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学 |
主分类号: | B60J7/08 | 分类号: | B60J7/08;B60H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2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天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中型客车的内饰件,尤其是关于汽车天窗。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客车上的天窗大多数采用推拉式的,一推就把天窗打开,一拉就把天窗关上,这种天窗用起来还是方便的,但是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1、天窗存在漏水现象:几乎全部采用的是后部排气的方式,使用这种排气方式,客车在高速行使中,由于气流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雨水从天窗后部的排气口处倒流进入天窗内,造成天窗漏水,并严重影响汽车的质量和使用;
2、天窗材料的选用不当:天窗的顶盖部分主要使用的材料是冷扎钢板,由于这种材料是热的良导体这一特性,导致当客车内外温差很大时在天窗内部将出现大量的冷凝水,这将大大降低天窗的使用寿命;
3、天窗噪音大:天窗存在噪音大的问题,噪音>70分贝(dB)。造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电机本身产生的噪音;二是客车内部排风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产生的噪音。
4、换气量的不足:天窗漏水会导致生产厂家减小排气口面积;噪音大会导致降低风机转速,风机转速降低会导致风压的减小。以上三种原因是导致换气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层交叉防漏水、内盖上增设流线形导风罩结构的客车天窗,以增强换气量和防漏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汽车天窗,包括顶盖、主框部件,推拉装置和开启装置分别固定于顶盖的前后端,电机固定于顶盖的中部,副框,内盖和网罩置于顶盖内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挡雨罩和出风栅格组合而成的挡雨装置固定于顶盖两侧,出风栅格的底部形成第一层防水层,挡雨罩弧形部位8-1与出风栅格的9-1部位形成第二层防水层,在副框一端和挡雨罩之间设有一主框部件,并固定在顶盖上,主框的竖直方向有一直边,直边上安装有异形橡胶密封圈,起密封防漏水作用,所述的导风圈一端与内盖相连,另一端与挡雨罩相连,并通过内盖固定于顶盖的中部,形成完整的汽车用天窗。
前述的导风圈的形状为流线型,供气流回流。
前述的异形橡胶密封圈是异形橡胶密封条,其直边是长方框状。
前述的顶盖和主框部件连接用铜螺丝连接。
前述的顶盖的材料为AES工程塑料。
前述的导风圈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结构,由于内盖上增设一个流线形的导风罩,增大换气量,在出风口设计上,改后排风为两侧排风,不但增加了天窗的排风面积,而且避免了在客车行驶中气流的回流对天窗造成从出气口进水的影响,防水结构采用的是交叉的双层结构,雨水经过第一层防水结构阻挡后,还要经过第二层防水结构的阻挡,水流渗透力几乎为零,导风罩材料选择的具有吸音性能的橡胶,通过这种材料的选用大大降低了天窗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挡雨装置结构图
上述各图中,1内盖;2网罩;3推拉装置;4开启装置;5电机;6顶盖;7导风圈;8挡雨罩;9出风栅格;10主框;11橡胶密封圈;12副框。
实施方式
在图1~图3的实施例中,电机5固定于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生成的顶盖6的中部,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生成的导风圈7一端与内盖1相连,另一端与挡雨罩8相连,并通过内盖1固定于顶盖6的中部,其形状为流线型,供气流回流。副框12、内盖1和网罩2置于顶盖6中部,推拉装置3和开启装置4分别固定于顶盖6的两端,将由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生成的挡雨罩8和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生成的出风栅格9组装而成的挡雨装置固定于顶盖的两侧,出风栅格的底部形成第一层防水层,在图3中,挡雨罩弧形部位8-1与出风栅格的9-1部位形成第二层防水层,进入顶盖6的雨水被挡雨罩的弧线部分落入到出风栅格的底部9-1,这样形成又一层防水结构。采用液压成型的长方形主框10竖直方向有一直边,直边上安装有异形橡胶密封圈11,异形橡胶密封圈11实际上是异形橡胶密封条,因直边是长方框状的,安装后就成了圈,主框部件组装完成。用铜螺丝将顶盖部件和主框部件连接于一体,天窗组装完成。这种天窗具有强制通风、自然通风、逃生的功能。优点就是采用了不同的换风结构和防雨结构,有强换气和密封严的特点。
天窗材料的重新选择:顶盖材料选用易成型的、耐冲撞、高强度的AES工程塑料制造;在导风圈材料的选择上,选择的是具有吸音性能的橡胶,通过这种材料的选用大大降低了天窗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学,未经张文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8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