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衣后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8060.6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9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超;彭宝良;谢焕雄;计福来;王海鸥;田立佳;胡良龙;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17/32 | 分类号: | F26B17/32;F26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衣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械,尤其是对经包衣后的种子随即进行干燥加工的烘干机,属于种子加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包衣后烘干机是一种新型种子加工设备,是用于对种子包衣(或丸化)后进行干燥加工的专用设备。包衣后种子经过干燥加工可以使种衣剂快速成膜和固化,减少种子之间的相互粘连、结团,能够立刻进行称量、包装、储运等作业。现有的包衣后烘干机主要由机架、进料装置、上滚筒、下滚筒、出料装置和燃油热风炉等组成,由于采用双滚筒燃油热风型结构,种子和热风的流动方向逆向,种子能够与热风充分接触,从而热能利用率高,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品种种子包衣后的烘干要求,具有干燥温度可控、可调,安全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但是,现有的包衣后烘干机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一是种子在滚筒中流动与安装在滚筒内壁上的V型抄板产生撞击后,有种子包衣层(或丸化层)划伤(或脱落),甚至有损伤种子的现象存在;二是采用单级火力燃油热风炉,热风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燃油炉自动熄火或点火燃烧,经过对温度的测试表明,采用这样的控温方式所产生热风的温度值波动较大,影响到种子包衣后的烘干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现有包衣后烘干机的改进,一是要减少对包衣种子的损伤率;二是要通过减小热风温度的波动幅度,提高种子干燥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该产品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包衣后烘干机,主要由机架、进料装置、上滚筒、下滚筒、出料装置和燃油热风炉等组成,所述上、下滚筒内沿周向和轴向间隔均匀地设置有V型抄板,其结构改进是:所述V型抄板的顶端和侧端制有弧形过渡面。
上述V型抄板的顶端可以制成圆弧形钩头过渡面,侧端可以制成圆弧过渡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燃油热风炉为两级火力控制燃油热风炉。设定温度上、下限值分别作为两级火力的点火熄火温度,工作时两级火力燃油热风炉各级火力的点火装置分别通过温度传感器受热风的温度所控制。在烘干过程中始终保持至少一级火力工作,可避免因热风温度到达设定上限值时,燃烧器处于完全停火状态,热风温度骤降,使部分物料得不到有效烘干,从而影响包衣种子的烘干质量。
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衣后烘干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对滚筒V抄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消除了其顶端和侧端的尖锐棱角,从而对包衣层不会产生破坏,更不会损伤种子;由于采用了两级火力控制燃油热风炉,使得所产生热风的温度值的波动幅度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包衣种子干燥的均匀性,确保了干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件号2下滚筒的剖视图。
图3为反映图2中2号件V型抄板上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反映图2中2号件V型抄板侧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衣后烘干机主要由机架1、下滚筒2、下滚筒调节装置3、排料装置4、匀风网5、热风混合室6、燃烧室7、燃油热风炉8、排风管9、喂料装置10、上滚筒调节装置11、上滚筒12、滚筒支架13、下滚筒喂料管14、减速电机15和观察窗16组成。该机工作时上、下滚筒12、2作转动,经燃烧炉8和燃烧室7产生的热风先后通过下滚筒2、下滚筒喂料管14、上滚筒12从排风管9的出口排出,刚包衣或丸化后的种子通过喂料装置10,先后通过上滚筒12、下滚筒喂料管14、下滚筒2,从排料装置4流出,种子在经过滚筒时被抄板22带起又滑落形成均匀料帘与逆向流动的热风充分接触,实现干燥。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V型抄板22的顶端经折弯制成圆弧形钩头过渡面,而将侧端制成圆弧过渡面,种子在与V型抄板22撞击时,种子的包衣层不会被破坏,更不会有损伤种子。
本实施例的包衣后烘干机的热源采用的是两级火力控制燃油热风炉并用温度控制器自动精确控制火力。热风温度值波动幅度可控制在10℃之内,干燥不均匀度仅为1%左右。
除本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8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可靠性动式刀式浓度变送器
- 下一篇:大直径弧面剪刃的磨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