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液压起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8180.6 | 申请日: | 200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6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东昌;凌有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N7/00 | 分类号: | F02N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液压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起动柴油机的系统,特指救生艇柴油机液压起动装置,该装置包含液压传动系统与机械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救生艇柴油机的起动方式主要由电起动、手摇起动和弹性起动三种方式。
电起动是通过起动马达工作,实现柴油机起动,但马达在通电和断电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因此,该起动方式无法运用在(如石油平台、油轮等)含有易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救生艇柴油机起动中。
手摇起动在起动过程中,虽然不会产生火花,但是用人力摇动柴油机手柄起动柴油机,对空间布局和起动能量都有要求,因此,有时无法满足救生艇柴油机起动要求。
弹性起动器由于受到其结构、材料和工艺的影响,使用寿命较短,可靠性较低,因此难于推广。
国外救生艇柴油机的起动已有液力起动柴油机装置,但是其液压马达为专用产品,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因此推广难度较大。
通过对中国专利检索,有专利00132198“内燃机液压启动装置”其液压马达经减速器使内燃机主轴旋转,因此其液压马达与柴油机连接方式、机械传动方式与本实用新型不同。
另有专利02246583,“内燃机液压启动装置”其传动装置为连接油马达和内燃机的减速齿轮和单向锯齿离合器,由“启动手柄经连杆、杠杆和与其相连的离合器推杆和启动阀阀芯相连进行控制,因此其液压马达与柴油机连接方式、机械传动方式、控制方式与本实用新型不同,且其采用启动手柄经连杆、杠杆和与其相连的离合器推杆等部件,存在结构的差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专为救生艇柴油机开发的液压起动装置,其能够方便、可靠地起动柴油机,并能实现柴油机起动与正常运转功能自动分离。从而克服了柴油机电起动时产生的火花;手摇起动时对空间和能量的要求;弹性起动器可靠性较差;进口产品价格昂贵等问题。
该装置包含液压传动系统与机械传动机构两大部分。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液压油加压贮存到蓄能器中,当需起动柴油机时,打开控制阀,使蓄能器中高压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由液压马达通过楔块式单向轴承带动柴油机喷油泵齿轮运转,再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曲轴运转,从而起动柴油机。
液压传动系统包括:
手动液压泵与过滤器安装在油箱上,过滤器出油口与手动液压泵进油口相连,手动液压泵、单向阀与压力表开关进出油口依次管连;蓄能器通过四通管接头与卸荷阀连接;为操作方便,控制阀安装在油箱旁,液压马达固定在柴油机上,卸荷阀出油口、液压马达出油口与油箱回油口相连,手动液压泵组件出油口、控制阀进油口与蓄能器工作口相连,控制阀出油口与液压马达进油口管接。
机械传动机构包括:
液压马达安装在柴油机壳体上,其输出轴经花键套、键II与楔块式单向轴承内圈相连,楔块式单向轴承外圈通过键I与连接套相连,最后连接套固定在喷油泵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能够方便、可靠地起动柴油机。
(2)在起动过程中,无火花产生,可以配制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柴油机上。
(3)将通用的液压马达与楔块式单向轴承组合,使柴油机起动成功后,液压马达不再跟转,实现柴油机起动与正常运转功能自动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传动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传动机构示意图
1蓄能器 2卸荷阀 3压力表开关 4压力表 5单向阀
6液压泵 7过滤器 8油箱 9加油口 10液压马达 11控制阀
12键II 13花键套 14键I 15楔块式单向轴承 16连接套
17喷油泵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泵(6)与过滤器(7)是安装在油箱(8)上,过滤器(7)出油口与液压泵(6)进油口相连,液压泵(6)、单向阀(5)与压力表开关(3)出油口依次管连;蓄能器(1)通过四通管接头与卸荷阀(2)连接;控制阀根据操作方便,安装在油箱旁,液压马达(10)固定在柴油机上,同时,卸荷阀(2)出油口、油箱(8)回油口、液压马达(10)出油口依次相连,液压泵(6)组件出油口、蓄能器(1)工作口、控制阀(11)进油口、液压马达(10)进油口依次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8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率补偿式振荡器
- 下一篇:用于细胞培养的连续加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