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水抽稠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82818.3 | 申请日: | 200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2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寿斌 |
主分类号: | F04B53/12 | 分类号: | F04B53/12;F04B47/02;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7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水抽稠 油泵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机械采油使用的抽油深井泵,是用于中高稠油开采用的混水抽稠油泵。
二、背景技术
目前,稠油开采主要使用的深井泵有螺杆泵和电加热抽稠油泵。螺杆泵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只能使用于普通稠油开采;电加热抽稠油泵由泵筒和中空过电缆的活塞组成,是在井下电加热后对中高稠油举升开采,电加热采油日耗电量1500多度,耗能太大,不经济。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中高稠油开采难度大和能耗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水抽稠油泵,该泵两级泵结构,下级用于抽稠油,上级用于抽套管中地上掺入的水,稠油与水在泵内掺合形成油水混合液,在不用电加热的情况下,再由该泵将稠油与水混合液抽到地面,因而解决了中高稠油开采能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上端设上泵筒上接箍(1)下端设上泵筒下接箍(7)的上泵筒(4),上泵筒下部连接的是内设由滑套底阀止回机构(9)的滑套阀罩(8)和掺水变扣接头(10)构成的滑套阀底阀总成,再下部连接的是上端设下泵筒上接箍(11)下端设下泵筒下接箍(15)的下泵筒(13),由上端设上游动凡尔止回机构(2)下部设中游动凡尔止回机构(5)的上活塞(3),再下部连接的是上端设混水变扣接头(6)下端设下游动凡尔止回机构(14)的下活塞(12),下泵筒(13)下部连接的是固定凡尔止回机构(16)六部分构成,其特征是上泵筒与上活塞呈圆形滑动密封配合,下泵筒与下活塞呈圆形滑动密封配合,并且上泵直径大于下泵直径;滑套阀罩内设有环型缩径台阶,其内径大于下活塞的外径,且小于滑套底阀止回机构滑套的外径;滑套底阀止回机构的滑套底阀内设中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中部设有变径锥度台阶;下活塞由滑套底阀套的中孔穿过,滑套底阀套在上活塞上,内壁与上活塞是滑动密封配合;掺水变扣接头壳体上设的进液通孔是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条形孔;混水变扣接头壳体上设的混水通孔是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条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抽吸泵与下抽吸泵的整合设置,能实现下泵和上泵抽同时分抽两种不同的流体,本设计主要是让下泵抽稠油,上泵抽掺水,油水在泵内混合形成可抽粘度的混合液,再由该泵提升到地面。混水抽稠油泵能在不需要电加热的情况下通过选择不同的掺水泵级参数调节抽吸稠油粘度,所以使用该泵能大大降低稠油开采的耗电费用。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1-上泵筒上接箍 2-上游动凡尔止回机构 3-上活塞 4-上泵筒 5-中游动凡尔止回机构 6-混水变扣接头 7-上泵筒下接箍 8-滑套阀罩 9-滑套阀止回机构 10-掺水变扣接头 11-下泵筒上接箍 12-下活塞 13-下泵筒 14-下游动凡尔止回机构 15-下泵筒下接箍 16-固定凡尔止回机构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将固定凡尔止回机构(16)、下泵筒下接箍(15)、下泵筒(13)、下泵筒上接箍(11)、掺水变扣接头(10)、内套滑套底阀止回机构(9)的滑套阀罩(8)、上泵筒下接箍(7)、上泵筒(4)和上泵筒上接箍(1)依次由丝扣连接成一体构成泵筒总程。再将下游动凡尔止回机构(14)、下活塞(12)、混水变扣接头(6)、中游动凡尔止回机构(5)、上活塞(3)和上游动凡尔止回机构(2)依次由丝扣连接成一体构成活塞总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寿斌,未经彭寿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82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