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潜流人工湿地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84961.6 | 申请日: | 200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8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靖玉明;张成禄;李燕;何淑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潜流 人工 湿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河道污水和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新型潜流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目前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及其它领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去除氮磷能力强、工艺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系统配置可塑性强等优点,近年来,人工湿地成为一项前景光明的污水处理技术,被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所重视和采纳,所处理污水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
按照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两种主要类型,各类型在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诸多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表面流湿地虽造价较低,但水力负荷低,对污水处理效果较差,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蚊蝇;潜流湿地的保湿性好,对COD、氨氮、磷等去除效果好,受季节影响小,无上述表面流湿地的缺点,但存在着运行期间容易堵塞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基建费用低、管理方便、不易堵塞、处理效果好,且能将污水处理与生态景观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潜流人工湿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有床体,床体内部自下向上依次设有水层、承托网、填料层和土层,承托网由设在水层中的承托墙支撑,在床体前端设有布水槽,末端设有挡水墙,挡水墙右侧设有集水槽。
床体大部分设于地下,床壁采用防渗混凝土砌成。
填料层由直径为1~2cm的废砖块构成。
承托网由无纺布和硬质微孔塑料组成。
承托墙由混凝土圆管堆积形成。
土层高10~20cm,其上种植芦竹、茭白和香蒲。
本实用新型的湿地床体的平面为长方形或其他类型,长宽比为3∶1,床体大约90%埋于地下。床壁采用防渗混凝土砌成,或用防渗膜,以防止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在床体的前端设布水槽,污水沿着床体流向末端的挡水墙,过挡水墙流入集水槽排出湿地。
人工湿地床体内部自下向上依次为水层、承托网、填料层和土层,其中水层漫过填料层。填料层由直径为1~2cm的废砖块构成,高15~25cm,起承托土层、沉降和均匀布水的作用;承托网由无纺布和硬质微孔塑料组成,起承托填料和土层的作用,承托网由承托墙支撑,承托墙由混凝土圆管堆积形成。土层高10~20cm,将挺水植物如芦竹、茭白和香蒲等种于土层上,水层和土层共同为水生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布水槽及承托墙起均匀布水作用;挡水墙强制污水呈波形流动,防止床体中短流或死区的发生;集水槽起集水、排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污水首先进入布水槽,经床壁的穿孔流入湿地系统中的填料层,进行污水的二次布水,以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同时,填料起到沉降污泥颗粒的作用。污水层漫过填料,土层处于好氧、缺氧状态,填料层和水层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污水在土壤的毛细作用下,缓慢地向上层土壤浸润,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微生物在土壤和植物根区附近繁殖,这些微生物通过进一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状态的物质,逐渐形成一层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好氧降解掉。填料层的缺氧、厌氧环境为相应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污染物质在此进一步被降解。水生植物的根部贯穿于土层、填料层和水层,根区作用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进一步减少污染物质,同时,水生植物可吸收部分氮、磷作为营养物质,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提高出水水质。系统处理的水经挡水墙流入集水槽,排出床体。
本实用新型处理河道污水,在5~10cm/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92%、90%以上。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处理工艺简单实用,不易堵塞,性能稳定,出水水质好。
(2)基建投资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
(3)系统采用地下式的形式,占地面积小,系统运行受季节影响小。
(4)出水经消毒后可作为中水回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5)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与美化环境结合为一体,具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布水槽,3.土层,4.填料层,5.承托网,6.水层,7.挡水墙,8.集水槽,9.承托墙,10.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构如附图所示,床体1的平面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1,床体1大约90%埋于地下。床壁采用防渗混凝土砌成,或用防渗膜替代,以防止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在床体1的前端设布水槽2,污水先进入布水槽2,经床壁的穿孔10流向末端的挡水墙7,过挡水墙7流入集水槽8排出湿地系统。床体自下向上依次为水层6、承托墙9、承托网5,填料层4和土层3,其中水层6漫过填料层4。填料层4由直径为1~2cm的废砖块构成,高15~25cm,起承托土层3、沉降和均匀布水的作用;承托网5由无纺布和硬质多孔塑料组成固定在床壁上,起承托填料层4和土层3的作用。承托墙9由混凝土圆管堆积而成。土层3高10~20cm,将挺水植物如芦竹、茭白和香蒲等种于土层3上,水层6和土层3共同为水生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849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偏心法兰蝶阀
- 下一篇:组合式填缝剂灌装容器瓶口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