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压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87679.3 | 申请日: | 200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6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范绍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绍魁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宫克礼 |
地址: | 261031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均为镀膜真空玻璃集热管式热水器,其缺点是:1.承压小,压力稍大就会爆裂;2.强度低,在结冰的情况下会被冻破;3.洗浴时,完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压差,水流的速度较慢,达不到好的洗浴效果;4.安装位置受限制,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必须高于用水水龙头,限制了太阳能的利用;5.为安全及上水需要,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都设置有溢气口,上水时时有溢水现象发生,浪费了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安装使用方便的承压太阳能热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由外管和内胆管组成的镀膜真空集热管,所述外管和内胆管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的内腔放置有封闭的储水金属内管,所述加热介质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的内腔内,所述金属内管具有加热介质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金属内管上设有保持金属内管与内胆管相对位置的支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的直径大于10厘米。
作为一种改进,它还包括位于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两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承部上设有将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两端的固定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可套接在外管外壁上的弹性橡胶圈,所述弹性橡胶圈的一侧为支撑部,所述弹性橡胶圈的另一侧为夹持弹性橡胶圈的夹持圈,所述支撑部和夹持圈之间设有紧固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位于镀膜真空集热管开口端的支撑部设有保温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由外管和内胆管组成的镀膜真空集热管,所述外管和内胆管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的内腔放置有封闭的储水金属内管,所述加热介质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的内腔内,所述金属内管具有加热介质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金属内管上设有保持金属内管与内胆管相对位置的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镀膜内胆管的镀膜吸热材料充分吸收太阳光,加热储水金属内管内的水,外管和内胆管之间的真空夹层,起到充分保温的作用;金属内管作为储水腔,可大大提高整个太阳能的抗压、防冻、防暴裂能力;金属内管作为储水腔的另一作用是取消了传统太阳能热水器水箱,提高了保温性能,而且使用时进液口可以一直连接自来水,出液口连接出水龙头,利用冷水将热水排出,供人们使用,取消了溢气口,减少了通过溢气口的热量散失和水的流失,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由外管1和内胆管2组成的镀膜真空集热管,内管的外表面设有镀膜吸热材料,所述外管1和内胆管2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的内腔放置有封闭的储水金属内管3,所述金属内管3也作为储水箱使用,金属内管与内胆管2内壁具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热胀冷缩的要求,金属内管的采用,可大大提高整个太阳能的抗压、防冻、防暴裂能力;所述加热介质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3的内腔内,所述金属内管3具有加热介质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金属内管3上设有保持金属内管3与内胆管2相对位置的支架31。
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的直径大于10厘米,这一技术要求是保证金属内管3具有一定的储水量,突破现有太阳能热水器必须设有水箱的传统观念。
为便于安装,本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两端的支撑部6、7,所述支承部6、7上设有将所述支撑部6、7固定在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两端的固定装置,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水平安装的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时垂直安装也具有同样的功效。并且所述位于镀膜真空集热管开口端的支撑部6设有保温层,一方面提高了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起到减震和保护集热管的作用,支撑部7也设有发泡保温材料,这样就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运输安装的可靠性。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可套接在外管1外壁上的弹性橡胶圈63,所述弹性橡胶圈63的一侧为支撑部6、7,所述弹性橡胶圈63的另一侧为夹持弹性橡胶圈63的夹持圈62,所述支撑部6、7和夹持圈62之间设有紧固装置61,所述紧固装置61为螺栓紧固件;在螺栓紧固过程中,夹持圈62与支撑部的距离缩短,夹持圈62与支撑部挤压弹性橡胶圈63,弹性橡胶圈63对镀膜真空集热管的压力变大,于是支撑部6、7就可靠地安装在所述镀膜真空集热管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绍魁,未经范绍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87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支型履带拖拉机后桥
- 下一篇:冶金重载低速车辆的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