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辐射柔光高频电子节能护眼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88775.X | 申请日: | 200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8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波 |
主分类号: | F21V25/00 | 分类号: | F21V25/00;F21V3/00;F21V2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13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柔光 高频 电子 节能 护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灯,尤其涉及一种无辐射柔光高频电子节能护眼灯。
背景技术
高频电子节能灯的问世,给我们带来了明亮的,没有频闪的光源,同时也带来了高频电磁辐射的危害,电子节能台灯做为我们工作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满足了电磁辐射危害三个必要条件:“长时间,大强度,近距离”。所以治理电磁辐射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常用高频电子节能灯产生辐射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屏蔽节能灯所产生的辐射,并能保护使用者视力等优点的无辐射柔光高频电子节能护眼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辐射柔光高频电子节能护眼灯,它有灯罩,灯罩通过灯杆与底座连接,所述灯罩上设有带有金属屏蔽网的柔光板,金属屏蔽网与底座上的屏蔽控制指示器连接。
所述柔光板为压克力面板,它安装在灯管下部,其内侧面上贴覆一层不锈钢金属屏蔽网。
所述金属屏蔽网与灯罩的反射铝板连接,该铝板与灯杆内部的金属管件连接,金属管件则与灯座底部的底座金属屏蔽网连接,该底座金属屏蔽网与屏蔽控制指示器连接。
所述屏蔽控制指示器包括串联的电阻R、电容C,它们一端与底座金属屏蔽网连接,另一端与一拨动开关连接,拨动开关的一个触点接地线,另一触点与市电火线连接,同时该端还与氖泡连接,氖泡则与一设置在底座上的金属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电磁辐射收集部分,目前技术市场上对电磁辐射收集主要是采用金属导电涂层,灯管外部捆扎金属丝等技术,由于导电涂层工艺复杂,易脱落,喷涂不均匀,导电性能一般等缺陷。金属丝捆扎灯管,影响美观且金属丝暴露在外,易产生触电事故。综上原因,本发明主要是对灯罩前罩板做出改进,在灯管发光前端加装一层压克力面板,使光线变得柔和不炫目,压克力离近灯管方向贴覆一层不锈钢金属网,并与灯管反光铝板相连接,用于收集灯光前端发出的电磁辐射。
2.电磁辐射导出部分,灯罩内部的金属网与反射铝板连接,再与灯杆内部的金属管件连接,然后灯座底部的金属网屏蔽装置连接,然后经一个热敏电阻,一个电容经三脚拨动开关与市电电源的零线连接。零线是导除电磁辐射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案。
3.屏蔽控制指示器:零线,火线分别连接3脚拨动开关的两端,中间脚接电磁辐射导出引线,另外接一只氖泡,另一端金属片,分别裸露在底座中间接缝边缘处,在判断接地是否正确时,用手触摸金属片,氖泡发亮为错误连接,将拨动开关拨向另一端即为正确连接,此时再用手触摸金属片氖泡不发光。
另外还可以用非接触式测电笔进行检测,用电笔靠近灯管部位,测电笔发光并鸣叫,为错误连接,将拨动开关拨到另一端,再检测无声光报警,即为正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材料简单易采购,导除辐射彻底,由于采用金属屏蔽网与柔光板,同时具有防爆,柔光不眩目的特点,更安全,更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灯罩的截面剖视图;
图3为金属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灯罩,2.灯杆,3.底座,4.金属屏蔽网,5.柔光板,6.反射铝板,7.底座金属屏蔽网,8.拨动开关,9.氖泡,10.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在灯罩1的灯管下方为压克力面板制成的柔光板5,在其内侧面贴覆金属屏蔽网4,金属屏蔽网4与灯罩的反射铝板6连接,反射铝板6则通过灯杆2内的金属管件与底座3内的底座金属屏蔽网7连接,该底座金属屏蔽网7与屏蔽控制指示器连接,屏蔽控制指示器包括串联的电阻R、电容C,它们一端接底座金属屏蔽网7,另一端分别与拨动开关8和氖泡9连接,拨动开关8的一个触点与地线连接,另一端与火线连接,氖泡9另一端与金属片10连接,金属片10和拨动开关8安装在底座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波,未经王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88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