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渗墙挖掘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4343.X | 申请日: | 200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4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刚;贺清录;潘绍财;刘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F3/32 | 分类号: | E02F3/32;E02F3/38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003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渗墙 挖掘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掘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装设在反铲挖掘机车体上的长臂。
背景技术
大坝或堤防进行基础垂直防渗时,防渗深度一般为8~10m深,采用连续成槽施工设备,开槽宽度22~30cm,槽内铺设0.5mm厚的LDPE土工膜。连续成槽施工设备存在如下问题,(1)设备较笨重,工作平台需要4m宽,开槽帷幕轴线不易控制,特别是堤线弯曲变化时施工设备的转弯半径受到限制,防渗帷幕连接不上,起不到防渗作用;(2)需要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附属设备较多,移动不灵活;(3)与水工建筑物的连接、穿超横堤及管线等不易施工;(4)工效较低,石层、强风化岩等地层上,原有的施工设备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能力不强,主要适用于粉土层、砂层和含少量砂砾的土层中,当有粘土夹层或砾石层时施工工效非常低,设备磨损严重。因此,连续成槽施工设备均无法解决堤线弯曲和地质条件变化复杂的地层,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渗墙挖掘机,该机的长臂及铲斗安装在挖掘机车体上代替原来的动臂、斗杆及铲斗,操作方便。
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防渗墙挖掘机,包括长臂及铲斗,其技术要点是加工、制造新的长臂,长臂分为两个部分,大臂与车体相连,小臂与铲斗相连,大臂与小臂通过轴销进行连接。
上述大臂上设置有一拉杆,拉杆的两端通过轴销与大臂连接。当设备运输时拉杆的一端通过轴销与小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普通反铲挖掘机的车体上,能够用来开挖沟槽,经过改装的反铲挖掘机可以挖深至停机面下10m,如果用在开挖连续槽时,槽宽为0.45m。
不改变原有反铲挖掘机的内部结构,用新加工的、能达到10m挖深的举升臂替换原有的举升臂。
新研制的举升臂强度和侧向刚度能满足开挖强风化岩的需要。
新的举升臂安装在反铲挖掘机后操作灵活、方便,达到原有设备实现的各项功能。
设计中充分考虑装置整体的互换性,并保持原机结构不变。
液压系统连接方便、安全、可靠,选用的伸缩油缸密封性能良好,能适应水下工作。
主要优点:
1、效率高,工效在100·150米/日;故障率低;
2、可适用包括砂卵石在内的各类地层;
3、操作灵活、安全、方便,可以转弯;对工程施工场地适应性强;
4、护壁泥浆可充分利用,减少了护壁泥浆的用量;
5、机械化程度高,施工人员数量少;
6、随时开挖,随时回填,减少槽孔静孔时间,减少了塌孔的可能性;
7、通过在反铲挖掘机上配置液压锤,可以破碎全风化岩、强风化岩,解决一些防渗工程上的入岩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防渗墙挖掘机,包括车体13、大臂油缸1、大臂2、小臂3、小臂油缸4、铲斗油缸5、铲斗6、大臂2与小臂3通过轴销7连接,小臂与铲斗6通过轴销8连接,大臂油缸1控制大臂2的动作,小臂油缸4控制小臂3的动作,铲斗油缸5控制铲斗6的动作。大臂油缸1的一端铰接于车体13上,其另一端通过轴销14轴接在大臂2上,小臂油缸4的一端铰接于大臂2上,其另一端通过轴销15轴接于小臂3的后部。大臂2上通过二个轴销9、10固定有一拉杆12,当设备运输时将轴销10拔出,将拉杆12的活动端用轴销11固定在小臂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43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