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合式共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8056.6 | 申请日: | 2006-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全;张宏飞;周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仁和(老河口)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襄樊市开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富维 |
地址: | 441021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式共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过高压连接头把两段或多段共轨联接起来的连接构件或共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整体共轨是通过锻造工艺成型,以单个零件形成储积高压燃料的共轨主体和用于连接的接头而制造的。这种整体式共轨对于锻造工艺及加工设备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共轨无法实现与油管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整体锻造共轨工艺复杂和设备能力要求高、无法实现与油管的快速安装和拆卸,连接拆卸费时、费力以及共轨内部蓄积高压燃料的内腔加工、清洗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结合式共轨装置,包括分段或多段共轨,每段共轨之间通过中间接头总成连接,经组合装配成发动机用的结合式共轨。该装置具有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要求低、清洗容易,连接及拆卸省时、省力、迅速快捷且连接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式共轨,它包括分段共轨主体(1)、油管接头(2)、接头本体(3)、连接套(4)、接头连接管(5)、定位挡环(6)、密封圈(7)、垫环(8)、碟簧(9)组成,其特征在于:分段共轨主体(1)分别安装在接头本体(3)一端的孔内,接头本体(3)内分别设有碟簧(9)、垫环(8)、密封圈(7),连接套(4)分别安装在接头本体(3)的另一端,接头本体(3)和连接套(4)分别安装在接头连接管(5)上,在接头连接管(5)上分别焊有定位挡环(6),
所述的接头本体(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14)、另一端设有螺纹(17),接头本体(3)的内孔中间设有一环形凸台(18),凸台(18)上设有凹槽(15),在内螺纹一侧设有锥面(16)和凹槽(19)。
所述的分段共轨主体(1)两端设有螺纹,上部设有1--6个带螺纹的油管接头(2),本实用新型最佳方案为2个油管接头,油管接头(2)与分段共轨的内孔(11)相连通,分段共轨主体(1)的下部设有安装耳环(10),安装耳环(10)上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接头方式实现了分段共轨间的方便、可靠组合,简化了生产工艺,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有利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共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共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段共轨主体,2.油管接头,3.接头本体,4.连接套,5.接头连接管,6.定位挡环,7.O型密封圈,8.垫环,9.碟簧,10.安装耳环,11.共轨内孔,12.外螺纹,13.外螺纹,14.外螺纹,15.环形凹槽,16.锥面,17.螺纹,18.环形凸台,19.凹槽,20.圆环形锥面,21.圆弧面,22.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结合式共轨总成分别由两段或多段共轨主体(1)和中间接头总成装配而成。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分段共轨主体(1)的纵向设有孔(11)、上部设有油管接头(2),油管接头外圆上设有外螺纹(13),分段共轨主体(1)的一端头上设有外螺纹(12),另一端同传统共轨一样,可以安装限压阀、压力传感器等,分段共轨的中间设有一个耳环,耳环上面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将结合式共轨安装在发动机上。
在图3所示另一实施例中,中间接头总成包括接头本体(3)、连接套(4)、接头连接管(5)、定位挡环(6)、O型密封圈(7)、垫环(8)、碟簧(9),接头连接管(5)为空心的圆柱体结构,将空心圆柱体两端加工成精密的圆弧面;定位挡环(6)由易与接头连接管(5)焊接的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造而成。将定位挡环套在接头连接管(5)上,焊接后形成一个整体;碟簧(9)可选用市售标准碟簧;连接套(4)设有内螺纹,与接头本体(3)的外螺纹(14)相配合安装在一起。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头本体(3)为回转体结构,一端设有外螺纹(14),另一端设有螺纹(17),本体内孔中间有一环形凸台(18),凸台(18)中间设有环形凹槽(15),环形凹槽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7),靠内螺纹一侧有精密加工的锥面(16),为加工螺纹(17)方便,在内螺纹后端位置加工一凹槽(19)。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垫环(8)的一端为平面(22),另外一端为圆环锥面(20),外侧为圆弧面(21),表面光洁度均有较高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仁和(老河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仁和(老河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8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防砂筛管
- 下一篇:具有家电控制功能的智能型电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