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缓冲装置的无引线子弹高压电击枪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9301.5 | 申请日: | 200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4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圣智;刘元祥;王良伟;宁富勇;程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12/36 | 分类号: | F42B12/36;F42B12/72;F42B10/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裴作平 |
地址: | 44800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装置 引线 子弹 高压 电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击枪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到高压电击枪的子弹。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目前仅有极少企业研制生产有效距离在1.5-3米的电击器械。如电警棍,品种少,作用距离太近,威力有限,更是无法形成威慑力量。CN1040431A公开了一种发射式电击器,它采用发射高压电的导电液体的方法实现远距离电击,但实际上是由于液体射出枪口一段距离后会产生不连续现象而使电击失效,另外当刮风下雨时使用容易出现不安全情况,其极有限的贮液也使电击作用不能持久。美国已有一种发射有引线子弹的电击枪,它是通过向人体发射带有引线的电击子弹(电镖)而使人不能动弹,由于其电击子弹带有引线,最大作用距离不过7米。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高压电击枪之不足而提供带缓冲装置的无引线子弹高压电击枪,包括枪和子弹,子弹主要由弹壳、弹药和弹头组成,弹头由弹头体1、高压发生器2、电池3、一对电极针4和电源开关控制装置5组成;高压发生器2安装在弹头体1内,电极针4安装在弹头体1前端,一对电极针3分别接高压发生器2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电池3与高压发生器2电连接,电源开关控制装置5串联在高压发生器2和电池3之间,它还有柔性缓冲装置6,柔性缓冲装置6固定在弹头体1前端。柔性缓冲装置6为橡胶弹头或聚氨酯弹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传统的发射方式发射独立的带有高压脉冲的无引线子弹。子弹体接触到人体后,触发弹体内部电路,产生高压脉冲,对人体进行电击,使人体迅速失能,但又不使其受到致命伤害,实现对人体目标的非致命电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枪为传统的发射枪,其子弹为圆柱形,直径约20mm,子弹除弹头外,其它均为传统结构。弹头体由两部分组合构成(便于安装内部器件),弹头体为两部分内设有空腔,高压发生器安装在弹头体空腔内,电极针安装在弹头体前端,一对电极针分别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高压发生器为高压电击枪常用标准件,为了缩小弹体积,需将高压发生器电路集成化。电池与高压发生器电连接。电源开关控制装置由电源开关、触发杆定位板、弹簧和限位销组成,电源开关为按钮式电源开关,串联在高压发生器和电池之间,定位板固定在弹头体上,限位销安装在触发杆上,弹簧套在触发杆上,触发杆一端穿过定位板的触发杆孔与电源开关的按钮相固连,另一端穿过弹头体前端。橡胶弹头为半弧形,固定在弹头体前端。
使用时,弹头脱离弹壳后,触发杆接触到人体,触发杆将电源开关打开,高压发生器产生高压脉冲电流,电极针作用于人体目标,使其迅速短时丧失动能,橡胶弹头接触到人体后会对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硬伤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未经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9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