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钳式双推杆气压盘式制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9779.8 | 申请日: | 200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8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童幸源;江吉云;贺勇;罗方;谢忠明;蔡亚男;刘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5/2265 | 分类号: | F16D55/2265;F16D65/20;F16D65/092;F16D65/5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58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钳式双 推杆 气压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辆的制动器,尤其涉及一种浮钳式双推杆气压盘式制动器;该制动器能显著降低制动噪声,提供较大的制动力矩,有效扩大盘式制动器的应用范围。
背景技术
气压盘式制动器作为盘式制动器的一种,始于上世纪90年代,能广泛应用于M1、M2类乘用车和N1类以上货车。气压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磨损间隙自动调整;特别是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能显著减少制动距离,为车辆提供可靠的行车安全保障。同时,气压盘式制动器能降低制动噪声,有效解决城市公交制动引起噪声污染。作为鼓式制动器换代产品,欧洲拖车安装率已经超过50%,城市公交是作为标准配置安装。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北京、上海公交全面改造,重要一环就是将制动器鼓式改盘式,减少制动噪声。国内目前唯一能够批量提供的气压盘式制动器为单推杆结构(见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1212585.7),受制动力输出结构限制,能够提供的制动力矩有限,不能匹配11t以上车桥和13m以上公交车制动需求。
国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双推杆气压盘式制动器尚处试验阶段,双推杆间隙补偿同步采用链条传动。受铁链张力影响,间隙补偿过程中,双推杆补偿位移存在差异,长时间差异累积,两推杆之间出现较大距离,造成摩擦片异常磨损,制动器寿命降低。
气压盘式制动器推广瓶颈有:
1、与同类型鼓式制动器比较,制动力矩偏小;
2、制动器摩擦片磨损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工作不稳定,可靠性差;
3、已有的双推杆气压盘式制动器双推杆补偿同步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单推杆和双推杆气压盘式制动器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浮钳式双推杆气压盘式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开发结构合理的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设计新的气压制动器增力机构,提高增力传递机构整体传递效率;保证制动器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矩稳定,卡钳体滑动顺畅,磨损间隙自调机构稳定可靠,耐久性好。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包括常规通用件内摩擦片50、制动盘60、外摩擦片70、支架80和卡钳体90;还包括压力臂组件10、转轴组件20、回位弹簧30、推板40;从右向左,压力臂组件10、转轴组件20、回位弹簧30、推板40、内摩擦片50、制动盘60、外摩擦片70、支架80和卡钳体90依次排列,如图1;
所述的压力臂组件10包括压力臂11、支点圆柱12、小滚针副13、大滚针副14、拨叉15,如图2;
所述的转轴组件20包括调整套21、大扭簧22、转动圈23、小扭簧24、主动转轴25、基准座26、从动转轴27、螺杆28、齿轮29,如图3;
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功能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
基准座26上的轴与卡钳90内孔配合,回位弹簧30处于基准座26轴内孔、卡钳90内孔之中,支撑基准座26;压力臂组件10通过大滚针副14与基准座26相配合,通过回位弹簧30紧压在卡钳90腔体内;支架80与卡钳90通过销杆构成浮钳式结构,内摩擦片50和外摩擦片70置于支架80安装面上;推板40与螺杆28连接在一起,贴合内摩擦片5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制动时,气室顶杆推动压力臂11球窝O3;在气室顶杆推动作用下,压力臂11绕支点圆柱12的中心O1旋转;压力臂11和支点圆柱12构成凸轮机构,压力臂11的旋转,除增力还会产生输出位移即制动位移;增力后的制动力和制动位移通过基准座26传递给主、从动转轴25、27,主、从动转轴25、27传递给螺杆28,螺杆28将制动位移和制动力传递给推板40;推板40推动内摩擦片50,内摩擦片50推动制动盘60,通过卡钳体90的滑动,外摩擦片70和内摩擦片50夹紧制动盘60,形成制动。
制动结束,气室顶杆松开,回位弹簧30推动基准座26,基准座26将回位弹簧30推力传递给由压力臂11和支点圆柱12形成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受推力旋转,从而保证压力臂11回到制动初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9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米锅
- 下一篇:携带式牙膏牙刷一体方便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