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2996.8 | 申请日: | 2006-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军;郎婷婷;何赛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24 | 分类号: | G02B6/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敏感 阵列 波导 光栅 | ||
1.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包括至少一条输入波导(1)、输入平板波导区(2)、阵列波导区(3)、输出平板波导区(4)和至少一条输出波导(5),其特征在于,光从输入波导(1)依次通过输入平板波导区(2)、阵列波导区(3)和输出平板波导区(4)传播至输出波导(5)时经过阵列波导区(3)中相邻两波导所对应的总光程差由在阵列波导区(3)中的光程差naΔL和在输入平板波导区(2)和输出平板波导区(4)至少一个中的光程差nsΔLs共同组成,其中na是阵列波导区(3)的有效折射率,ΔL是在阵列波导区(3)中该相邻两波导的长度差,ns是该平板波导区的有效折射率,ΔLs是对应该相邻两波导的光路在该平板波导区中的长度差;该平板波导区和阵列波导区(3)中的光程差以及由此决定的该平板波导区和阵列波导区(3)的几何形状是根据使得该平板波导区的双折射与阵列波导区(3)的双折射相补偿从而达到偏振非敏感而决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差ΔL和ΔLs满足c*ΔnsΔLs+ΔnaΔL=0,式中c的取值为1,2,分别代表在输入平板波导区(2)或者输出平板波导区(4)中引入长度差和在输入平板波导区(2)和输出平板波导区(4)中均引入长度差,Δna为阵列波导区(3)的横电模TE和横磁模TM的有效折射率差,即Δna=na(TE)-na(TM);Δns为输入平板波导区(2)或者输出平板波导区(4)的TE模和TM模的有效折射率差,即Δns=ns(TE)-ns(T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平板波导区(2)和输出平板波导区(4)中至少有一个和阵列波导区(3)的交界曲线中心的切线与该平板波导区的光轴的夹角为大于0°小于180°非90°的角度,并且所述夹角根据该平板波导区与阵列波导区(3)的双折射性质的差别而决定,所述夹角是一个使得该平板波导区的双折射与阵列波导区(3)的双折射相补偿从而达到偏振非敏感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条输入波导(1)末端构成的输入面(6)是在第一个罗兰圆(14)上,所述输入平板波导区(2)和阵列波导区(3)的交界曲线(8)是在一个比第一个罗兰圆(14)半径大一倍的第一个光栅圆(15)上,并且第一个光栅圆(15)与第一个罗兰圆(14)在阵列波导(3)与输入平板波导区(2)交界曲线(8)的中心点相切;所述至少一条输出波导(5)末端构成的输出面(7)是在第二个罗兰圆上,所述输出平板波导区(4)和阵列波导区(3)的交界曲线(9)是在一个比第二个罗兰圆半径大一倍的第二个光栅圆上,并且第二个光栅圆与第二个罗兰圆在阵列波导(3)与输出平板波导区(4)交界曲线(9)的中心点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条输入波导(1)末端构成的输入面(6)在第一条直线上,所述输入平板波导区(2)和阵列波导区(3)的交界曲线(8)是由输入面(6)上两个输入点同时消象差的条件决定的;所述至少一条输出波导(5)末端构成的输出面(7)在第二条直线上,所述输出平板波导区(4)和阵列波导区(3)的交界曲线(9)是由输出面(7)上两个波长的成像点同时消象差的条件决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其特征在于其对应阵列波导区(3)中不同阵列波导所经过的总光程差主要由阵列波导区(3)的光程差和输入平板波导区(2)的光程差共同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非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其特征在于其对应阵列波导区(3)中不同阵列波导所经过的总光程差主要由阵列波导区(3)的光程差和输出平板波导区(4)的光程差共同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29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