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车盖板级进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7159.4 | 申请日: | 200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46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凤南;应江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凤南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11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车 盖板 级进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金属材料进行连续冲压加工的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平车盖板级进模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平车缝纫机是在制作成衣工业被大量的应用,是纺织工业的重要设备,随着加入WTO后,纺织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此对于缝纫机的需求更加大了,而盖板是缝纫机上的一个重要的零件,相应的盖板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现有生产盖板的方法是通过冲压成形,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冲床和模具,即利用多台冲床和特定模具分布冲压出特定形状的半成品,最后冲压出成品,因此需要多台冲床和多套相配合的特定模具,采用躲到工序进行生产,其主要工序是:落料、冲孔、压形、弯曲、剪断、校形等。因此,这样的生产盖板的技术存在一下一些主要问题:一个缝纫机盖板需要设计、制造多套模具,使用多套冲床,需要多个工人进行超作生产,大大的增加了成本和浪费了劳动力,还有进过这么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且每道工序都是由手工超作的,因此产品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除了该问题外,其还存在生产效率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除了上述的两个问题,采用这样的方法生产盖板还存在当产品产量大时,由于工人长时间地、机械式的重复进行简单的动作,容易疲劳,时常会因此而造成工伤事故,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影响员工的士气。
综合上述的分析,有必要采用一种生产技术实现盖板能够连续、快捷及高质量的生产出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如专利缝纫机底板级进模(专利号:200420082225.8),其设计了缝纫机地板级进模,实现了生产底板连续、快捷及高质量,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其主要由模架、凸模板、凹模板、导料板及设置于凸模板和凹模板上的凸、凹模镶块组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生长成本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平车盖板级进模。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资源浪费大,产品质量较差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资源利用高,产品质量高的平车盖板级进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平车盖板级进模,其由模架及设置于模架上的凸模板和凹模板组成,凹模板与模架之间设有导料板,并在于所述的凸模板和凹模板之间依次安装有冲压倒角凸、凹模镶块,切侧边凸、凹模镶块,第一预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切外形凸、凹模镶块,切盖板头部凸、凹模镶块,第一预打头弯凸、凹模镶块,第二打头弯凸、凹模镶块,第一预切尾部凸、凹模镶块,第二切尾部凸、凹模镶块,整平盖板凸、凹模镶块,尾部打弯凸、凹模镶块,切断和吹气凸、凹模镶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切侧边凸、凹模镶块和第一预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之间设有冲工艺孔凸、凹模镶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预切尾部凸、凹模镶块与整平盖板凸、凹模镶块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横向整平盖板凸、凹模镶块,第三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布置紧凑等特点,尤其是为盖板生产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资源利用高及产品质量高的平车盖板级进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平车盖板级进模,如图1,其由模架1,凸模板,凹模板,导料板,及安装在凸模板和凹模板上的冲压倒角凸、凹模镶块2,切侧边凸、凹模镶块3,冲工艺孔凸、凹模镶块4,第一预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5,切外形凸、凹模镶块6,切盖板头部凸、凹模镶块7,第一预打头弯凸、凹模镶块8,第二打头弯凸、凹模镶块9,第一预切尾部凸、凹模镶块10,第二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16,第二切尾部凸、凹模镶块12,横向整平盖板凸、凹模镶块11,第三冲压方孔凸、凹模镶块17,整平盖板凸、凹模镶块13,尾部打弯凸、凹模镶块14,切断和吹气凸、凹模镶块15组成。
使用时,将板条料放入导料板上,通过输送机使得板条料沿导料办运动,通过上述依次的冲、切、弯及吹等工序,成品盖板加工出来,如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凤南,未经徐凤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改性剂的自动称量加料机
- 下一篇:地效飞行器的水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