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光学镜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7411.1 | 申请日: | 200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1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戴付建;谢桂华;张扣文;裘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5/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4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光学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结构,适用于数码摄影/摄像产品的光学镜头,尤其适用于手机摄影/摄像用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彩屏手机的普及,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已成为大多数人购买手机时的首要要求,而光学镜头是摄影/摄像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摄像头都是固定式的光学镜头、固定焦距的,通常由镜筒、镜片、红外滤光片等组成。现有光学镜头中的滤光片一般由玻璃制成,通常的厚度为0.3~1.0mm,平板式的滤光片会延长光路,导致整个镜头的总长比较长;由于一般滤光片放在感光芯片的前面,即光学镜头的最后端,离感光芯片较近,对滤光片的光洁度要求很高,稍微有些表面疵病,就影响成像品质;由于滤光片是平板玻璃,靠镀膜来拦截红外光的干扰,当滤光片的光线入射角度较大时,特别是超过30度时,红外滤光片的截止波长性能就会产生漂移,使得成像颜色不均匀;且在组装时,红外滤光片一般用热封或点胶固定,这不仅增加生产环节,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在热封和点胶过程后,无法对一些不良镜头进行返修再利用,造成较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有效缩短镜头总长、降低镜头外观质量要求、提高成像品质、防止红外截止波长漂移、节省成本的一种新型的光学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新型的光学镜头,包括镜头镜筒,设在镜筒内的镜片一、镜片二、以及红外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滤光片设置在光学镜头中间的镜片一与镜片二之间,并由消杂光隔圈和设在镜片二外的压圈的机械挤压力弯曲形成弧形。
所述的红外滤光片由塑料制成,厚度小于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红外滤光片采用塑料材质,厚度小于0.1mm,比玻璃制成的厚度薄得多,能有效缩短镜头的总长;②滤光片放在镜头中间,避免了杂质与灰尘的进入,降低对镜头外观质量要求,提高成像品质;③传统的平板滤光片通过机械方式挤压弯曲后呈弧形,有效减小入射角,从而更好的防止红光截止波长的漂移,使成像颜色均匀;④滤光片靠镜片挤压在消杂光隔圈上而弯曲成弧型,减去热封或点胶工序,既方便不良品返修又节省成本,减少产品报废,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红外滤光片在光学镜头内未被挤压状态图。
图4为红外滤光片在光学镜头内被挤压成弧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光学镜头,其包括镜头镜筒1,镜筒内依次安装有与镜筒过渡配合的镜片一2;消杂光隔圈3以间隙配合安装在镜片一内,其作用在于消除杂光和使红外滤光片4形成弧形,因此,消杂光隔圈与红外滤光片接触一面为弧形结构,红外滤光片4采用MOF塑料材质制成,厚度小于0.1mm,其作用是挡住红外波段的光线,减少入射角,有效防止漂移,由于厚度小,比玻璃制的薄得多,能有效缩短镜头的总长,由于红外滤光片处于镜头的中间位置,既避免了杂质与灰尘的进入,降低了对其外观质量的要求,又因为离感光芯片较远,即使表面有一些疵病,也不会影响成像品质,如黑影等;接着安装镜片二5,镜片二与镜片一过盈配合、与镜筒间隙配合;镜片二外安装压圈6,压圈与镜筒小间隙配合,间隙量0.01~0.02mm,至此,各元器件安装完毕。
如图3~4所示,红外滤光片4制成后呈平板状,安装过程中在未受到压圈6的挤压力时,还是呈平板状,当压圈6挤压镜片二5在与镜片一2接触时,红外滤光片4受挤压而弯曲成弧形,这样就能有效减小滤光片的入射角,从而能更好的防止红光截止波长的漂移,使成像颜色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果自动定向切分去核装置
- 下一篇:交流转直流电压稳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