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车用饰件的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7716.2 | 申请日: | 200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8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忠;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B29C47/88;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车用饰件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具体指一种生产车用饰件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车用饰件主要指外水切、内水切和各类饰条等汽车外部附件,其在制作时,先将原材料加热成熔融状态,然后用挤出模挤出成所需形状的饰件,该饰件在牵引装置的驱动下,经过冷却装置内冷却液的冷却和直度调节装置的调整,最后由切断机切成所需长度的产品。
目前,在上述生产工艺中所用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槽体、冷却液和两组直度调节装置,其中,各直度调节装置又包括一个水平方向与饰件上表面相贴合的水平调整杆和一个垂直方向与饰件侧面相贴合的垂直调整杆。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可使饰件快速地冷却到常温状态,并又能控制饰件冷却过程中的直度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可实满足饰件的制作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对应于饰件的调整杆表面设计成方形,这样势必造成接触面积和运行阻力大的缺陷,而其后果则是增大摩擦力,使饰件的外表面易受损伤而影响其装饰作用。同时,由于饰件的左、右面和上、下面上只单侧放置有上述调整杆,且在整个冷却装置方向只布置了两组,因此还无法得到较为满意直度的饰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能降低运行阻力小,又能确保饰件表面质量和直度的生产车用饰件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生产车用饰件的冷却装置包括槽体、置于槽体内的冷却液和若干个直度调节装置,各直度调节装置又包括水平调整杆和垂直调整杆,其特征在于:与饰件相接触的所述各调整杆表面设计成弧形状,且所述各直度调节装置中的水平调整杆和垂直调整杆各为两个,分别对应于所述饰件的四个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直度调节装置中的水平调整杆和垂直调整杆可以为支承在各自支架上的滚柱。
非常实用的是,所述的各支架上还可以设有与所述滚柱端部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的各滚柱两端分别支承在可沿各自的滑槽移动定位的轴承中。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若干个直度调节装置以设计成至少三个为佳,这样更能确保饰件的直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调整杆表面设计成弧形,因此可大大地减小与饰件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降低对饰件表面的磨损度,从而可确保饰件表面质量;同时通过增设调整杆,更容易控制饰件的直度。其次,将各调整杆设计成滚柱结构,使其与饰件表面之间形成滚动接触,这样更能有效地降低饰件表面的损伤度。再者,利用各滑槽,可对各调整杆进行方便地调整,以满足不同规格饰件的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为D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E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和图2所示,该冷却装置位于挤出模和牵引机之间,其包括截面呈U型的槽体1、置于槽体内的冷却液和三个直度调节装置,各直度调节装置又包括上水平调整杆2、下水平调整个3、左垂直调整杆4和右垂直调整杆5,各水平调整杆分别与饰件6的上、下表面相接触,用来调节饰件的上、下表面直度,而各垂直调整杆则分别与饰件6的左、右表面相接触,用来调节饰件的左、右表面直度,且各调整杆的接触表面设计成圆弧状。在这里,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接触阻力,将各调整杆设计成滚柱结构,即各水平调整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由两直立杆7组成的第一支架上,如图3所示,各直立杆7上设有滑槽8,轴承可在滑槽内上下移动至所需位置,如图4所示,并用螺栓等常规件进行定位,这样可实现各水平调整杆的微调。而各直立杆上端部又设计有外螺纹,其穿过盖板10后,与调整螺母9相螺接。这样旋转调整螺母9,即可使两直立杆7上、下移动,继而带动各水平调节杆上下移动,以实现粗调。同样,各垂直调整杆的两端也支承在第二支架上,该第二支架由两横杆11和两支撑杆12组成,各垂直调整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两横杆11上,如图5所示,各横杆上设有滑槽,同理,各轴承可在各自的滑槽内左、右移动至所需位置,并用螺栓进行定位,而各横杆的两端又与两直立的支撑杆12相固连,各支撑杆的上端穿过盖板10上的导向槽14后,如图6所示,再与固定螺母13相螺接定位。这样使支撑杆12沿着导向槽14左右移动,随之可带动垂直调整杆左右移动,来达到粗调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同一直度调节装置中的各支架互联成一体,使各直度调节装置移动起来更加快捷、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